野马
yě mǎ
  • 拼 音:yě mǎ
  • 注 音:ㄧㄜˇ ㄇㄚ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野马 yěmǎ
    (1) [mustang;bronco]
    (2) 未经人驯养的马,如蒙古野马(又名普氏野马Przhevalski’s horse)
    (3) 逃到野外生活的家马
    (4) [vapor in open country]∶田野上空蒸腾浮游的水汽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 英文翻译

    1.jughead; wild horse; mustang; fury horse; uncontrolled person

  • 详细解释

    (1).兽名。一种野生的马。《逸周书·王会》:“请令以橐駞、白玉、野马、騊駼、駃騠、良弓为献。” 朱右曾 校释:“野马,如马而小,出塞外。”《战国策·宋卫策》:“ 智伯 欲伐 卫 ,遗 卫 君野马四百。”目前我国北方仍有出产。国务院规定,列为保护动物,严禁捕猎。
    (2).兽名。貉的俗称。 明 陈禹谟 《四书名物考》:“ 楚 蜀 界中多貉,俗名野马。”
    (3).指野性不驯的马。 唐 韩愈 《招扬之罘》诗:“野马不识人,难以驾车盖。” 宋 苏轼 《次韵张恕春暮》:“老猿好饮常连臂,野马依人自络头。”《红楼梦》第八二回:“如今野马上了笼头了。”
    (4).指野外蒸腾的水气。《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郭象 注:“野马者,游气也。” 成玄英 疏:“此言青春之时,阳气发动,遥望藪泽之中,犹如奔马,故谓之野马也。” 元 麻革 《送杜仲梁东游》诗:“野马何决骤,飞云何悠扬。” 章炳麟 《訄书·原教下》:“今精气被於水土卉木以成物矣,某游魂则散乎无形埒之宇,归乎野马。”一说,野马即尘埃。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三“野马” 孙星衍 校正:“或问:‘游气何以谓之野马?’答云:‘马,特塺字假音耳。野塺,言野尘也。’” 闻一多 《古典新义·庄子内篇校释》:“野马字盖即沙漠之漠……野马亦尘埃耳。《庄子》盖以野外者为野马,室中者为尘埃,故两称而不嫌。” 南朝 梁 虞羲 《赠何郎》诗:“向夕秋风起,野马杂尘埃。” 唐 韩偓 《安贫》诗:“窗里日光飞野马,案头筠管长蒲卢。” 清 赵翼 《闻秦蜀兵夹击流贼奏捷喜赋》诗:“醉人味似糟猪肉,殤鬼魂为野马尘。”

  • 基本含义
    指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人或事物。
  • 详细解释
    野马是指在野外奔驰的马匹,常常比喻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人或事物。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那些不受束缚、不受拘束,自由自在的个体或行为。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个人的性格或行为特点,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状况或现象。可以用来形容个人独立自主、不受拘束的精神状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状况或现象的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特点。
  • 故事起源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个故事。传说中,有一匹野马在草原上自由奔驰,无法被任何人驯服。有一位英雄听说了这匹野马的事迹,决定征服它。他花了很长时间与野马搏斗,最终驯服了它。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野马”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字组成,分别是“野”和“马”。
  • 例句
    1. 他是一个野马般的人,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2. 这个项目需要一些野马精神,才能取得成功。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成语的字形与意义联系起来进行记忆。野马的“野”字表示自由自在,而“马”字表示马匹。通过联想这个形象,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野马有关的成语,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野鸭子上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野马奔腾的样子真壮观!2. 初中生:她的性格像野马一样,不受任何人的控制。3. 高中生:这个项目需要野马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4. 大学生:他是一个有着野马般个性的人,喜欢自由自在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