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和拳
yì hé quán
  • 拼 音:yì hé quán
  • 注 音:ㄧˋ ㄏㄜˊ ㄑㄨ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义和拳,义和团 Yìhéquán,Yìhétuán
    [the Boxers;Yihetuan,corps of Righteousness and Harmony] 于1900年试图用暴力把外国侵略者驱逐出中国、并强迫本国基督教徒放弃基督教信仰的秘密会社的成员

  • 详细解释

    起自十九世纪初的我国以农民、手工业者和其他群众为主体的民间结社,同白莲教和八卦教有源流上的关系。最初流行于 山东 、 河南 等地,采用白莲教的经典和教义进行宣传,以设拳厂、练拳术的方式组织群众。1896年在 山东 反对外国教会斗争中, 曹州 出现大刀会, 德州 一带则有 朱红灯 领导的义和拳。此后义和拳更利用设神坛、喝符水等活动,鼓舞群众不怕洋枪洋炮,进行反侵略斗争。1899年,改义和拳为义和团,逐步由 山东 扩展到 华北 各省。参见“ 义和团 ”。

  • 基本含义
    指为了维护正义和公平而斗争的力量。
  • 详细解释
    义和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一种拳法,也是一种成语。义和拳以“义和”为核心,强调在斗争中坚持正义和公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为了维护公正和正义而奋斗的力量和精神。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在社会、政治、法律等领域中为了公正和正义而奋斗的人或组织。也可以用于形容个人在面对不公平和不正义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价值观。
  • 故事起源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公元前548年,鲁国国君僖公在位时,有一个叫义和的人,他以拳法维护正义,帮助人民解决纷争。后来,他因为一次与对方斗争中受伤而去世,人们为了纪念他,将他的名字和拳法命名为“义和拳”。
  • 成语结构
    义和拳是一个四字成语,由两个意义相关的词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秉持着义和拳的精神,为社会公正而努力。2. 在面对不公平的对待时,他毫不退缩,展现出了义和拳的勇气。
  • 记忆技巧
    将义和拳的拳法形象化,想象一个拳击手坚持正义和公平地打击不公正的事物,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关于中国传统武术的知识,了解其他武术拳法的特点和起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像义和拳一样,勇敢地站出来保护弱者。2. 初中生:在面对欺凌时,我们要像义和拳一样坚持正义,不屈服于恶势力。3. 高中生:只有通过宪法和法律的保护,我们才能实现社会的义和拳精神。4. 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传承和发扬义和拳的精神,为社会的公正和正义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