郗家奴
xī jiā nú
  • 拼 音:xī jiā nú
  • 注 音:ㄒㄧ ㄐㄧㄚ ㄋㄨ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郗司空 家有傖奴,知及文章,事事有意。 王右军 向 刘尹 称之, 刘 问:‘何如 方回 ?’ 王 曰:‘此正小人有意向耳,何得便比 方回 ?’ 刘 曰:‘若不如 方回 ,故是常奴耳。’”后以“郗家奴”指一般平常的作者。 清 钱谦益 《书<四灵诗集>》诗:“谁云 贾岛 佛,终是 郗 家奴。”

  • 基本含义
    指顽固坚守错误的立场,拒绝改正。
  • 详细解释
    郗家奴是由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中的人物名字演化而来。故事中,郗家奴是一个固执己见的人,他有一个狗,狗的名字叫做“李郎”。有一天,郗家奴的狗咬了人,人们都认为是李郎咬的。郗家奴却坚持说是别人的狗咬了人,不承认是自己的狗咬人。后来,郗家奴的狗又咬了人,郗家奴还是不承认是自己的狗咬人。因此,郗家奴成为了一个固执己见、不肯改正错误的象征。
  • 使用场景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郗家奴来形容那些固执己见、坚持错误的人。比如,当某人明明犯了错误,却一直不承认,我们可以说他是一个郗家奴。
  • 故事起源
    郗家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寓言故事,具体故事内容已经被遗失,但成语“郗家奴”却流传至今。
  • 成语结构
    主语+ 谓语
  • 例句
    1. 他就是个郗家奴,明明知道错了还不肯改。2. 别跟他争论了,他是个郗家奴,根本不会听你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他的名字叫做郗家奴,他总是坚持错误的立场,不肯改正。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了解更多有趣的故事和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就像个郗家奴一样,明明知道自己写错了字,还是不肯改。2. 初中生:老师讲错了一个知识点,却一直不肯改正,真是个郗家奴。3. 高中生:有些政府官员就是郗家奴,明明犯了错误,却不肯承认,给社会带来了很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