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号
zhào hào
  • 拼 音:zhào hào
  • 注 音:ㄓㄠˋ ㄏㄠ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号召。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二:“惟难于举兵之名,欲立 明 后,以召号天下。” 鲁迅 《伪自由书·后记》引 微知 《从<春秋>与<自由谈>说起》:“礼拜六派文人之在今日,已不敢复以礼拜六的头衔以相召号,盖已至强弩之末的时期了!”

  • 基本含义
    召号是指召唤或召集人们共同行动的号令。表示号令一出,众人必须迅速响应并积极行动。
  • 详细解释
    召号源自古代军队行军时的号令,用于组织、指挥和控制士兵。召号是指通过发出特定的号声或口令,来召集士兵们集结、行进或执行任务。成语“召号”比喻某个人或组织发出号令,要求其他人迅速响应并采取行动。
  • 使用场景
    召号一般用于形容某个人或组织发出号令,要求其他人迅速行动的情况。它可以用于形容军队行军时的号令,也可以用于比喻其他组织或个人在特定情况下发出的紧急指令。
  • 故事起源
    成语“召号”的故事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在古代战争中,军队行军时需要通过发出号令来组织士兵的行动。召号成为了一种重要的军事信号,用于调集、指挥和控制士兵。随着时间的推移,召号逐渐被引申为比喻他人发出号令的意义。
  • 成语结构
    召号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第一个字是“召”,第二个字是“号”。
  • 例句
    1. 领导召号,要求所有员工立即参加紧急会议。2. 老师召号,全班学生立刻安静下来。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召号”与古代军队行军时的号令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一个将军发出号令,士兵们听到号声后迅速集结、行进的场景,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召号”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和战争策略,以及其他与军事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召号,我们要排队进教室。2. 初中生:校长召号,要求全校师生参加晨会。3. 高中生:班主任召号,要求同学们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4. 大学生:学生会召号,号召大家参加校园文化节。5. 成年人:公司领导召号,要求员工加班完成紧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