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送灯台
zhào lǎo sòng dēng tái
  • 拼 音:zhào lǎo sòng dēng tái
  • 注 音:ㄓㄠˋ ㄌㄠˇ ㄙㄨㄙˋ ㄉㄥ ㄊㄞ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谓一去不回。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俚谚云:‘ 赵老 送灯臺,一去更不来。’不知是何等语,虽士大夫亦往往道之。 天圣 中有尚书郎 赵世长 者,常以滑稽自负,其老也求为 西京 留臺御史,有轻薄子送以诗云:‘此回真是送登臺。’ 世长 深恶之,亦以不能酬酢为恨。其后竟卒於留臺也。” 清 林则徐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休言儿童轻薄语,嗤他 赵老 送灯臺。”亦作“ 赵杲送灯臺 ”、“ 赵杲送曾哀 ”。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二折:“哥哥也恰如 赵杲 送灯臺,便道不的,山河易改。”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二折:“每日家问 春梅 无信息,哎!他也恰便似 赵杲 送曾哀。”参阅 清 翟灏 《通俗编·器用》。

  • 基本含义
    指人们以不切实际的方式帮助他人,给予无用的帮助或赠送无用的东西。
  • 详细解释
    赵老是一个人名,送灯台是指送给别人一座灯台。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赵老送给别人一座灯台,但灯台对于别人来说并没有实际的用途,只是增加了负担。因此,赵老送灯台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以不切实际的方式帮助他人,给予无用的帮助或赠送无用的东西。
  • 使用场景
    赵老送灯台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好心但无能为力或不切实际的人。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帮助别人时,没有考虑到实际情况,只是增加了麻烦或负担。
  • 故事起源
    赵老送灯台的故事来源于《宋史·杨时传》中的一个故事。据说,宋朝时期,有一个叫赵老的人,他对杨时非常敬重,想要表达自己的敬意。于是,他决定送给杨时一座灯台作为礼物。然而,灯台对于杨时来说并没有实际的用途,只是增加了负担。因此,赵老送灯台这个成语就源自于这个故事。
  • 成语结构
    主语+动词+宾语
  • 例句
    1. 他总是赵老送灯台,帮助别人却没有实际作用。2. 别再赵老送灯台了,我们需要实际的帮助。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赵老送灯台这个成语与一个不切实际的行为联系起来来记忆。想象赵老送给别人一座灯台,但灯台对于别人来说没有实际用途,只是增加了负担,这样就可以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含义的成语,如“李代桃僵”、“画蛇添足”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赵老送灯台,给我买了一个一点也不好玩的玩具。2. 初中生:他赵老送灯台,花了很多钱请我们吃了一顿难吃的饭。3. 高中生:他赵老送灯台,给我推荐了一本根本不适合我的书。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赵老送灯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