衙楼
yá lóu
  • 拼 音:yá lóu
  • 注 音:ㄧㄚˊ ㄌㄡ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官衙的瞭望楼。 唐 陈陶 《冬夜吟》:“展转城乌啼紫天,曈曚千骑衙楼前。”

  • 基本含义
    衙门的楼阁,泛指官府或政府机构。
  • 详细解释
    衙楼是中国古代官府中的楼阁建筑,用于办公和司法审判。衙楼作为官府的象征,也代表了政府的权威和威严。因此,成语“衙楼”常用来形容官府的办公场所,也用于比喻政府机构。
  • 使用场景
    常用于描述政府机构、官员办公场所、司法审判等情境。也可用于比喻行政机构、政府部门等。
  • 故事起源
    成语“衙楼”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官府制度。古代官府中一般都有一座高大的楼阁,称为“衙楼”,用于办公和司法审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将“衙楼”引申为政府机构的代称。
  • 成语结构
    衙楼属于形容词短语,没有固定的结构。
  • 例句
    1. 市政府的衙楼庄严肃穆,彰显了行政机构的权威。2. 这座古老的衙楼见证了许多司法审判的历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成语“衙楼”。可以想象一座高大的楼阁,楼顶上有一面巨大的牌匾写着“衙楼”,表示这里是政府机构的办公场所。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官府制度和衙门的历史演变,以及政府机构的组织架构和职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想去参观一下城市里的衙楼。2. 初中生:政府的衙楼是行政事务的重要场所。3. 高中生:衙楼是古代官府的象征,代表了政府的权威。4. 大学生:这座衙楼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司法审判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