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石
yān shí
  • 拼 音:yān shí
  • 注 音:ㄧㄢ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 燕山 所产的一种类似玉的石头。《山海经·北山经》“北百二十里,曰 燕山 ,多婴石” 晋 郭璞 注:“言石似玉,有符彩婴带,所谓 燕 石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 圣水 又东,逕 玉石山 ,谓之 玉石口 。山多珉玉 燕 石,故以玉石名之。” 清 谈迁 《故宫赋》:“卜我 郟鄏 ,重拓帝城。神木自效, 燕 石相迎。”
    (2).《太平御览》卷五一引《阙子》:“ 宋 之愚人得 燕 石於 梧臺 之东,归西藏之,以为大寳。 周 客闻而观焉,主人端冕玄服以发寳,华匱十重,緹巾十袭。客见之,卢胡而笑曰:‘此 燕 石也,与瓦甓不异。’主人大怒,藏之愈固。”后以“燕石”喻不足珍贵之物。 晋 葛洪 《抱朴子·吴失》:“乐天任命,混一荣辱,进无悦色,退无戚容者,固有伏死乎瓮牖,安肯沽衒以进趋,揭其不貲之寳,以竞 燕 石之售哉!”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一:“我有结緑珍,久藏浊水泥。时人弃此物,乃与 燕 石齐。”石,一本作“ 珉 ”。 清 胡凤丹 《重刻<日损斋笔记>序》:“以视碔砆 燕 石,车载斗量,无所短长轻重者,其贵与贱之相去何如也。”
    (3).用为自谦凡庸之词。 晋 郭璞 《<方言>序》:“余少玩雅训,旁味《方言》,復为之解。触事广之,演其未及,摘其谬漏,庶以 燕 石之瑜,补琬琰之瑕,俾后之瞻涉者,可以广寤多闻尔。” 唐 包佶 《酬于侍郎湖南见寄十四韵》:“ 楚 材欣有适, 燕 石愧无功。” 宋 苏轼 《九日邀仲屯田为大水所隔以诗见寄次其韵》:“漫遣鲤鱼传尺素,却将 燕 石报琼华。”
    (4).指 燕然 石。 唐 李商隐 《行次昭应县道上送户部李郎中充昭义攻讨》诗:“早勒勋庸 燕 石上,佇光纶綍 汉 庭中。” 冯浩 笺注:“《后汉书》: 竇宪 大破北单于於 稽落山 ,遂登 燕然山 ,刻石勒功,令 班固 作铭。” 唐 霍总 《塞下曲》:“岂要铭 燕 石,平生重武威。”参见“ 燕然石 ”。

  • 基本含义
    形容人的心地善良,举止端庄。
  • 详细解释
    燕石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燕”指燕子,是一种美丽的小鸟,象征着优雅和灵动;“石”指石头,代表坚固和稳定。燕石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心地善良,举止端庄,像燕子在石头上栖息一样。
  • 使用场景
    燕石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举止文雅,不轻易动怒。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美德和高尚的品质。
  • 故事起源
    燕石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汉书·王莽传》。相传,王莽是西汉末年的一个权臣,他专权残暴,以权谋私,引起了民众的不满。有一天,王莽的侄子王凤因为得罪了他而被王莽处死。王凤的妻子刘氏非常悲痛,但她并没有发泄怨恨,而是一直保持着端庄和善良的举止。人们称赞她像燕子栖息在石头上一样,心地善良,举止高尚。
  • 成语结构
    燕石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词组成。
  • 例句
    1. 他的为人端庄,举止犹如燕石。2. 她的品德高尚,举止文雅,真是一位燕石之人。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燕石的形象与燕子栖息在石头上的场景联系起来,形象地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燕石有关的成语,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燕处焚而舍之”等,扩大对成语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她的举止像燕石一样优雅。2. 初中生:他的品德高尚,就像燕石般美丽。3. 高中生:她的为人端庄,举止犹如燕石,深受同学们的尊敬。4. 大学生:他的品德高尚,举止文雅,是一位真正的燕石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