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
yán jīn
  • 拼 音:yán jīn
  • 注 音:ㄧㄢˊ ㄐㄧㄣ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即 延平津 。相传 晋 时 龙泉 、 太阿 两剑分离后于此会合化龙而去。 清 钮琇 《觚賸·延平女子》:“想像 延津 沉古剑,相期 青塚 一归魂。”
    (2).借指别后重逢之地。 明 陈所闻 《驻马听·殷子馀自河南奉使入燕以书见示寄答》曲:“倚剑踌蹰, 延津 何日重相遇?”参见“ 延平津 ”。

  • 基本含义
    指迟延、拖延。
  • 详细解释
    延津是由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延指拖延,津指渡口。延津的含义是指迟延、拖延,比喻做事拖拉不决断。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做事拖延、迟疑不决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或警示别人不要拖延时间,要及时行动。
  • 故事起源
    延津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故事《左传》。在战国时期,晋国临淄有一个渡口叫做延津,这个渡口是晋国通往齐国的重要交通要道。有一次,晋国的公子重耳因为受到敌人的追杀,急需渡过延津逃亡。可是渡口的船夫却故意拖延时间,不肯立即渡他过河。公子重耳见状,只好亲自划船过河。从此,延津就成了拖延、迟疑的象征。
  • 成语结构
    延津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动词“延”和名词“津”组成。
  • 例句
    1. 他的拖延态度让我们错过了最佳的机会。2. 不要再延津了,赶紧做决定吧!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延津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站在河边,要渡过延津,却被船夫拖延时间,不能立即渡过河。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延津这个成语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学习这个成语,可以了解到古代人对拖延、迟疑的态度。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时间相关的成语,如“一日千里”、“一刻千金”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拖延作业,我喜欢及时完成。2. 初中生:他老是延津,从来不按时交作业。3. 高中生: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拖延学习。4. 大学生:大学生活忙碌,不能拖延任务的完成。5. 成年人:工作中不能拖延,要及时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