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明王
xuān míng wáng
  • 拼 音:xuān míng wáng
  • 注 音:ㄒㄨㄢ ㄇㄧㄥˊ ㄨ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宋 代对 陶唐氏 之火正 阏伯 的封号。传说其为 高辛氏 子,居 商丘 ,奉祀大火之星,后世祭大火,因以其为配。《宋史·礼志六》:“ 乾道 五年,太常少卿 林栗 等言:‘本寺已择九月十四日,依旨设位,望祭 应天府 大火,以 商丘 宣明王 配。二十一日内火,祀大辰,以 閼伯 配。大辰即大火, 閼伯 即 商丘 宣明王 也。缘国朝以 宋 建号,以火纪德,推原发祥之所自,崇建 商丘 之祠,府曰 应天 ,庙曰 光德 ,加封王爵,锡謚 宣明 ,所以追严者备矣。今有司旬日之间举行二祭,一称其号,一斥其名,义所未安。乞自今祀荧惑、大辰,其配位称 閼伯 ,祝文、位版并依 应天府 大火礼例,改称 宣明王 ,以称国家崇奉火正之意。’”

  • 基本含义
    指明君,即明君宣布政令。
  • 详细解释
    宣明王是一个古代的称谓,用来形容一个君主宣布政令、明确政策的能力和行为。宣明王的政令通常具有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并且能够迅速传达给全国人民。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君主应该具备明智、果断和公正的领导能力。
  • 使用场景
    宣明王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领导者能够明确宣布政策和指示,并且能够迅速传达给下属和民众。它适用于各种领域和场景,包括政治、军事、商业和教育等。例如,可以用来形容一个国家领导人在危机时刻能够迅速做出决策并有效地组织应对措施。
  • 故事起源
    宣明王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当时,刘邦刚刚建立了汉朝,他面临着统一国家的艰巨任务。为了明确政策和指示,刘邦经常宣布政令,以便让全国人民知道他的意图和要求。因此,刘邦被尊称为宣明王。
  • 成语结构
    宣明王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宣”表示宣布,公开宣示;“明”表示明确,清楚;“王”表示君主,指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 例句
    1. 他的领导风格就像是一个宣明王,能够迅速传达政策并鼓舞团队的士气。2. 这位企业家被誉为商界的宣明王,他的决策总是明确而果断。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宣明王”与一个明智、果断和公正的君主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君主站在高台上,向全国人民宣布政令和指示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领导能力相关的成语,如“明主”、“智勇双全”等,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是我们班级的宣明王,她总是明确告诉我们每天的作业和学习计划。2. 初中生:校长作为学校的宣明王,经常发布重要通知和政策,让我们了解学校的发展方向。3. 高中生:作为学生会主席,我要努力成为一个宣明王,能够有效地组织各种活动和项目。4. 大学生:在学术研究领域,导师是我们的宣明王,能够明确指导我们的研究方向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