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枋之见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详细解释
  • 词语解释
    yú fāng zhī jiàn ㄧㄩˊ ㄈㄤ ㄓㄧ ㄐㄧㄢˋ

    榆枋之见(榆枋之見) 

    《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蜩与学鳩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后因以“榆枋之见”喻浅薄的见解。 清 姜承烈 《<书影>序》:“及从 櫟园先生 游,始信人之才分相越,真非意量所及,媿予犹榆枋之见也。”

  • 基本含义
    指狭隘的见解或局限的观点。
  • 详细解释
    成语“榆枋之见”源自唐代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榆枋疏影里,桐叶送秋声。”其中“榆枋”指的是榆树和门框,而“见”则表示观点或见解。这个成语形象地比喻一个人的见解或观点狭隘、局限,不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全面的思考能力。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见识狭窄,只看到了一部分事物,而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
  • 故事起源
    榆枋是一种门框,榆树是一种高大的树木。榆枋之见的比喻起源于榆树和门框的关系,榆树是高大的,而门框是狭小的,所以从门框中看到的只是榆树的一部分,无法全面地了解榆树的样貌。这个比喻被引申为一个人的见解或观点狭隘,不具备全面的思考能力。
  • 成语结构
    主语 + 榆枋之见
  • 例句
    1. 他总是看问题很片面,真是典型的榆枋之见。2. 这个人对待事情的态度非常狭隘,一直都是榆枋之见。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榆枋”想象成一个门框,而“之见”则表示观点或见解。将这个成语的意思与门框中只能看到榆树的一部分联系起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井底之蛙”、“坐井观天”等,以丰富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觉得只有我最聪明,其他人都是榆枋之见。2. 初中生:老师的教育理念过于陈旧,是典型的榆枋之见。3. 高中生:这本书只看到了一个角度,没有全面地了解问题,作者有点榆枋之见。4. 大学生:我们应该拓宽视野,不要只有榆枋之见,要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