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明
zhì míng
  • 拼 音:zhì míng
  • 注 音:ㄓㄧˋ ㄇㄧㄥ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 质明 zhìmíng
    [at dawn] 天刚亮的时候。质,正
    质明避哨竹林中。——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质明启钥。——清· 方苞《狱中杂记》

  • 详细解释

    天刚亮的时候。《仪礼·士冠礼》:“摈者请期,宰告曰:‘质明行事。’” 郑玄 注:“质,正也。宰告曰:‘旦日正明行冠事。’” 南朝 梁元帝 《和刘尚书兼堂斋宫》:“质明摄上宰,詰旦乘軺轩。” 清 方苞 《送李雨苍序》:“昧爽盥沐,质明而涖事临民。” 清 陶炜 《课业馀谈·天》:“质明,正明也。”

  • 基本含义
    指道义高尚,品质纯正,行为端正,不为利益所动摇。
  • 详细解释
    质明的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高尚,行为端正,不受外界利益的诱惑和动摇。这个成语强调了一个人应该坚守自己的原则和道义,不为私利而背离正道。
  • 使用场景
    质明这个成语常用于表扬一个人的品质高尚,行为正直,不受诱惑。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利益冲突时能够坚守原则,不为所动。
  • 故事起源
    质明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其中有一则故事。在晋国时期,晋献公担任国君,他的大臣狐突因为私欲而背离了原则,被质问时他回答:“那是我的私事,与公事无关。”献公听后非常愤怒,认为狐突背离了国家的利益,于是下令将他处死。献公的这个决定表明了他坚守原则,不为私利所动,因此有了“质明”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质明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第一个字“质”意为品质高尚,第二个字“明”意为明亮、光明。两个字结合在一起,表示一个人的道义品质高尚,行为正直。
  • 例句
    1. 他始终坚持质明的原则,从不为个人利益而背离正道。2. 这位领导干部一直以来都以质明著称,深受人们的尊敬。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质明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光明的阳光下,他的品质高尚,行为正直,不为利益所动,这样就能够很好地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道德品质和行为端正相关的成语,如“廉洁自律”、“忠诚正直”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妈妈告诉我要做一个质明的孩子,不要偷别人的东西。2. 初中生:老师说要保持质明的品质,不要在考试时作弊。3. 高中生:作为学生干部,我要以质明的行为树立榜样,不为私利所动。4.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质明的品质,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5. 成年人:作为一名企业家,我要坚守质明的原则,不为了追求利润而违背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