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辞
yè cí
  • 拼 音:yè cí
  • 注 音:ㄧㄜˋ ㄘ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莅任前晋谒辞行。《东观汉记·丁鸿传》:“刺史二千石初除,謁辞,求通待报。”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彭城相袁元服》:“予为 萧 令,周旋謁辞故司空 宣伯应 。”《后汉书·梁冀传》:“ 宫 内外兼宠,威权大震,刺史、二千石皆謁辞之。”
    (2).晋谒之辞。 清 史震林 《西青散记》卷一:“至门, 松石 先入,通謁辞,出揖,乃登堂。”
    (3).请为文辞。 元 黄溍 《福州路总管追封天水郡侯谥景惠赵公墓志铭》:“尚其嗣人,克图不朽,驰书謁辞,式告永久。”

  • 基本含义
    指恭敬地向上级或长辈请示或报告事情。
  • 详细解释
    谒辞是由“谒”和“辞”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谒”意为恭敬地拜访或请示,表示对长辈或上级的尊重和礼貌;“辞”意为告知或报告,表示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意见或汇报事情。谒辞用于表示向上级或长辈请示或报告事情时的礼貌和谦逊。
  • 使用场景
    谒辞常用于正式场合,特别是在向上级请示或向长辈报告事情时使用。例如在工作中,下属向上级请示某项决策或报告工作进展时可以使用谒辞,以显示对上级的尊重和对工作的认真态度。
  • 故事起源
    谒辞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场礼仪。在古代,人们在向上级请示或向长辈报告事情时,通常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礼仪动作,以示对上级的尊重和谦逊。其中之一就是谒见,即恭敬地拜访上级或长辈,并在拜访时向对方请示或报告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过程逐渐演变成了成语“谒辞”。
  • 成语结构
    谒辞是一个由两个单独的词组成的成语,没有特定的结构。
  • 例句
    1. 他恭敬地谒辞上级,向他请示了最新的工作进展情况。2. 学生们按照传统礼仪,向校长谒辞,向他报告了学校的活动安排。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谒辞这个成语:1. 将“谒”和“辞”分开记忆,理解其各自的意义和含义。2. 将谒辞与拜访上级或长辈、请示或报告事情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联想。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谒辞相关的成语,例如“谒见”、“谒师”等,可以深入学习中国的传统礼仪和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恭敬地谒辞老师,向她请示了我的问题。2. 初中生:学生会代表恭敬地谒辞校长,向他报告了我们的活动计划。3. 高中生:在实习期间,我恭敬地谒辞导师,向他请示了我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