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昙
yáng tán
  • 拼 音:yáng tán
  • 注 音:ㄧㄤˊ ㄊㄢ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晋 谢安 之甥。《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为 安 所爱重。 安 薨后,輟乐弥年,行不由 西州 路。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 门。’ 曇 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 曹子建 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慟哭而去。”后将 羊昙 醉后过 西州 恸哭而去的事用为感旧兴悲之典。 唐 司空曙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 季子 生前别, 羊曇 醉后悲。” 清 许廷鑅 《重过东园别墅感旧作》诗:“今日 羊曇 头白尽,尚零哀泪过 西州 。”

  • 基本含义
    指人的品行高尚,不为物欲所动。
  • 详细解释
    羊昙源自佛教经典,原指羊群感受到昼夜交替而自然离去,喻指人心无私,不受外物诱惑,始终保持高尚的品行和纯洁的心灵。
  • 使用场景
    常用于形容人的品德高尚,不受诱惑,始终坚守正道的情况。
  • 故事起源
    羊昙最早出自佛教经典《楞严经》。据传,有一位善良的牧羊人,他的羊群每天都会在早晚时分自动离去,不受他的控制。有人问他为什么羊群会自动回去,他回答说:“这是因为羊昙。”后来,人们将这个词用来形容人的品行高尚,不受物欲诱惑。
  • 成语结构
    主谓结构,由“羊”和“昙”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一直保持着羊昙的品质,从不为名利所动。2. 面对金钱的诱惑,他能够始终保持羊昙的态度。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羊昙”联想成一只羊在日出和日落时自动离去,表示这只羊具有高尚的品质和纯洁的心灵。
  • 延伸学习
    可以了解更多与佛教相关的成语和故事,深入理解佛教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一个羊昙的好同学,总是乐于助人。2. 初中生:她的品德像羊昙一样高尚,从不参与欺凌行为。3. 高中生:作为班长,他始终保持羊昙的态度,对每个同学都公正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