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劳模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过劳模说的是超时工作的人,且不无绝望地指出唯自己心疼自己外目前尚别无良法。他们以牺牲节假日和个人休息时间为代价,没日没夜地干活儿———如今,昔日人们脑海中劳动模范的社会形象,正在大规模地移植到城市中的常人身上。

    过劳模-简介

    过劳模的工作强度,大大超出了常规的“敬业”标准,比起传统意义上的“劳模”,也有过之而无不及,被戏称为“过劳模”

    平均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的工作强度可能比“劳模”相差无几。根据北京师范大学对北京、上海等四大城市的调查,已经有7成白领成为“过劳模”。

    过劳模-现状

    中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已超过日本和韩国。随着加班的“普及”,年轻人死在办公室的例子屡见不鲜。

    在北京外企云集的CBD商圈,到了晚上十一二点的时候,大大小小的写字楼下面都停着许多等活儿的出租车,司机们在等超时工作的白领下班。其实出租车司机自己的工作时间比白领还多,平均每天在十四五个小时左右。

    超时工作人群从事职业的覆盖面,已经从教师、警察、医生等“助人职业”发展到普通人群。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城市中“过劳模”现象十分突出,其中,深圳因私人企业多,中小企业多,超时工作的现象更加严重,人员跳槽的频率也最快。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上班族出现焦虑、失眠、记忆力衰退等症状。他们虽然拿着较为丰厚的报酬,但是却因“加班”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身体健康被严重透支。过劳导致的心理方面的亚健康尤为突出,在各种因素中占80%,主要表现在焦虑或忧郁两个方面。心理长期处在紧张、冲突、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状态,必然会产生生理上的应激反应,如果心理处在亚健康状态没有得到及时缓解,必然引发躯体不适。

    过劳模-出现原因

    由于就业竞争激烈,许多人害怕失去工作而主动加班,虽然劳动法规定每日工作八小时,但加班已成为中国的职场文化。

    在劳动力严重过剩的当下,资本方处于绝对强势地位,用人甚为苛刻甚至是无理,你不如此卖力他就会立马儿换人,而劳方却缺乏应有的博弈能力。另一种层次是,如今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公共品供应不够充足,住房、教育、医疗等的价格甚是高昂,成为“新三座大山”,许多人对未来不能产生良好的预期,只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保障自己的未来,而当“过劳模”就是这种努力的表现形式之一。

    过劳模-过程

    同样是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以上的“过劳模”,有的人整天精神抖擞,有的人感觉麻木、“习惯了”,有的人时而烦躁时而舒畅,有的人则完全是在“撑着”。超时工作的表象下,各人在各个阶段会有完全不同的身心反应。

    首先是蜜月期。蜜月期的“过劳模”对自己的超时工作充满了自我欣赏的情绪,他们感到自己的付出是有收获的,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期望,虽然天天工作到很晚,精神却处于亢奋状态。这一时期,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完全因人而异。

    接下来是能量耗尽期。当“过劳模”发现自己的付出未必得到期待中的回报时,工作的乐趣在减少,生理上也开始出现失眠等不适症状。这一阶段,他们虽然也工作到很晚,但是亢奋的感觉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疲惫。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让超时工作的状态持续下去,很快就到了慢性症状期。“过劳模”开始找原因了,这时会出现有趣的现象,即其中的一些人会认为之所以没有得到想象中的回报,可能是自己工作还不够努力的原因,于是更加过度工作,由于效率不高,工作难有成绩,又形成恶性循环。这个阶段“过劳模”的身体频繁出现小的不适,有些人开始抑郁或容易被激怒。

    接下来是危机期。很可能会得比较严重的疾病,致使工作间断性停止,情绪和社会关系受损。危机期后面就是受创期。在这一期,“过劳模”要么必须暂时终止工作,严重的则无法继续职业生涯,更有甚者会导致过劳死。

    过劳模-如何解决

    法律方面

    现阶段,一些用工单位并不把工人的权利太当回事,明知道员工得不到加班费是违法行为,但就是装聋作哑。所以,敢于上门讨要加班费的还不多。据说又有了新招数:部分用人单位以“值班”“当班”等名义,模糊法定的“加班”概念,从而逃漏加班费,让你们查都没地方下手。职工为了保住“饭碗”,也只能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不停地加班,做过劳模。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过劳死”的直接规定,而法定职业病目录有10大类115种,“过劳死”不在其中。因此“过劳死”的方法应该是预防与救济并重。

    首先,要控制“过劳死”的成因,如保障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并促进带薪年休假的获得等。在预防上,由于“过劳”往往是由于用人单位违反《劳动法》中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劳动者长期超时劳动而引起的,所以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保证劳动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上。其次,应加大对“过劳死”的救济力度,把“过劳死”当作工伤认定,并扩大解释死亡与劳动的因果关系,提高赔偿标准,立法叫停“过劳死”。为此,需要做好以下两项工作:即明确“过劳死”的构成要件和“过劳死”的认定程序。

    心理调节

    要保持心情舒畅: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人的心情愉快时,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烦闷、焦虑、忧伤是产生疲劳的内在因素。因此,要防止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须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一个“乐天派”,并培养坚强、乐观、开朗、幽默的性格,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要学会调节生活,多与人沟通交流,开阔视野,增加精神活力,让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的有效方法,也是防止疲劳症的精神良药。

    自我保健

    医学专家认为过劳模 很容易带来肥胖、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神经衰弱等疾病。激烈的就业竞争使他们长期超负荷地劳心劳力,精神总是处于紧张状态。因此过劳模们要从以下几方面保养自己:

    1.坚持体育锻炼:

    现代人的工作往往具有静而不动的特点,最易使人疲惫的莫过于长期不活动。运动能增加心肌收缩能力,增加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还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推迟神经细胞的衰老,帮助废物排除,从而起到防癌抗癌作用。

    2.合理调整饮食:

    少吃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品,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绿豆芽、菠菜、油菜、橘子、苹果等,及时补充维生素、无机盐及微量元素。

    3.适度休息:

    出现疲劳感就应该进行调整和休息,做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还会诱发疾病。

    4.定期体检:

    无论中青年还是老年人,也不论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最好每年做一次体检,重要的是要保持体检的连续性,不要中断,以便早期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特别是隐性冠心病,防患未然。

    5.积极治疗原发病:

    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及糖尿病:一些有这类疾病的人特别是合并动脉硬化者,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状况,最好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戒烟酒。避免长时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和情绪激动,培养乐观的精神状态。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时要认真医治。

  • 基本含义
    指因工作过度而过度劳累的人。
  • 详细解释
    过劳模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过劳指过度劳累,超过正常的工作强度和时间;模指模样、样子。过劳模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因过度工作而疲惫不堪的样子。
  • 使用场景
    过劳模通常用来形容因工作过度而导致身体和精神疲惫的人。可以用于描述在工作场所中过度加班的人,也可以用于形容在学习过程中过度努力而导致疲惫的学生。
  • 故事起源
    过劳模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官府考试制度。古代的科举考试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制度,考生需要长时间地备考和应试。为了能够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一些考生会过度努力,甚至超出了身体的承受能力。这些考生经常熬夜学习,忽视了休息和保养,最终导致身体过度疲劳,出现过劳模的症状。
  • 成语结构
    过劳模的结构是“过劳”+“模”,其中“过劳”是形容词短语,表示过度劳累;“模”是名词,表示样子、模样。
  • 例句
    1. 他为了赶工作总是加班到深夜,已经成了一个过劳模了。2. 这个学生为了追求好成绩,每天都学习到很晚,已经变成了一个过劳模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过劳模与一个疲惫不堪、面容憔悴的人形象联系起来,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工作和劳累相关的成语,如“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劳逸结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每天都学习到很晚,已经变成了一个过劳模了。2. 初中生:为了追求好成绩,他总是加班到深夜,已经成了一个过劳模了。3. 高中生:他为了备战高考,每天都学习到很晚,已经变成了一个过劳模了。4. 大学生:为了完成论文,他经常熬夜工作,已经成了一个过劳模了。5. 成年人:工作压力大,总是加班到深夜,已经变成了一个过劳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