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仪
hàn yí
  • 拼 音:hàn yí
  • 注 音:ㄏㄢˋ 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汉 官威仪。泛指 中国 礼仪制度。 唐 李白 《赠张相镐》诗:“庶同 昆阳 举,再覩 汉 仪新。”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文非文,史非史,譬夫 乌孙 造室,杂以 汉 仪,而刻鵠不成,反类於鶩者也。” 明 高启 《奉天殿进<元史>》诗:“书成一代存 殷 鉴,朝列千官备 汉 仪。” 孙中山 《大总统告海陆军士文》:“﹝ 文 ﹞赖国人之力,得返故土,重覩 汉 仪。”参见“ 汉官威仪 ”。

  • 基本含义
    指汉族的风仪和礼节。
  • 详细解释
    汉仪一词由“汉”和“仪”组成。“汉”指汉族,代表中国的主要民族。“仪”指风仪和礼节,代表人们的行为规范和社会礼仪。汉仪一词强调了汉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礼仪和风度的重要性。
  • 使用场景
    汉仪一词常用于描述一个人的风仪和礼节是否符合社会的期望。它可以用来赞扬一个人的优雅和得体的行为,也可以用来批评一个人的粗鲁和不合适的行为。
  • 故事起源
    汉仪一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汉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历史悠久。在古代,汉族人民注重礼仪和风度的培养,认为这是一个人品德的重要体现。因此,汉仪一词成为了形容汉族人民优雅和得体的行为的代名词。
  • 成语结构
    汉仪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汉字和仪字组成。
  • 例句
    1. 他的汉仪举止得体,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她的汉仪令人赞叹,展现了她的高尚品质。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汉仪一词。可以将“汉”字联想为中国的汉族,而“仪”字则代表了礼仪和风仪。通过将两个字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词语,帮助记忆汉仪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礼仪习俗,可以更好地理解汉仪一词的含义。学习其他与汉仪相关的成语,如“仪态万方”、“风度翩翩”等,可以进一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明的汉仪很好,经常帮助老师和同学。2. 小学生:我喜欢参加校内活动,因为可以展示我的汉仪。3.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汉仪,以树立良好的形象。4. 高中生:参加面试时,汉仪是非常重要的,它能给面试官留下深刻的印象。5. 大学生:大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汉仪,代表自己和学校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