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火
yún huǒ
  • 拼 音:yún huǒ
  • 注 音:ㄧㄨㄣˊ ㄏㄨㄛ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左传·昭公十七年》:“昔者 黄帝氏 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 炎帝氏 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 杜预 注:“ 黄帝 受命有云瑞,故以云纪事,百官师长皆以云为名号。 炎帝 , 神农氏 , 姜 姓之祖也。亦有火瑞,以火纪事,名百官。”后因以“云火”指受命之瑞兆。《晋书·职官志》:“而鸟龙居位,云火垂名。前史详之,其以尚矣。”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龟龙开宝命,云火昭灵庆。”
    (2).烽火。古时边境报警的烟火。《六韬·必出》:“已出者,令我踵军,设云火远候,必依草木、丘墓、险阻。”《文选·任昉<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于时景烛云火,风驰羽檄。” 刘良 注:“云火,烽火也。”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 高祖 以黄旗锡瑞,静云火之横气。”
    (3).灯火。 明 田艺蘅 《玉笑零音》:“月不暇照,云火升梯;雨不及施,水轮灌陇。”

  • 基本含义
    指战争或灾难时期的烽火、火光。
  • 详细解释
    云火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云”指烟云,代表战争或灾难;“火”指火光,代表烽火。成语中的“云火”表示战争或灾难时期的烽火、火光,形容战争或灾难的严重程度。
  • 使用场景
    云火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战争或灾难的严重程度,可以用来描述战争、火灾、地震等灾难性事件的规模和影响。
  • 故事起源
    云火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烽火是一种重要的通信方式,用于传递战争消息。当战争爆发或灾难发生时,城市周围的山顶上会升起烽火,烽火的烟云弥漫在天空中,形成了一片云火。云火的出现意味着战争或灾难的临近,人们可以通过观察云火的规模和方向来判断战争或灾难的严重程度。
  • 成语结构
    云火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单明了。
  • 例句
    1. 战争一触即发,云火正升。2. 这场火灾如同云火一般,瞬间就烧毁了整个村庄。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云火这个成语。想象一下战争或灾难发生时,天空中烟云弥漫,形成了一片火光,这就是云火的意象。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战争、灾难相关的成语,如烽火台、火烧眉毛等,可以帮助扩大词汇量,并加深对这些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战争爆发时,城市上空升起了一片云火。2. 初中生:这场地震带来的云火让整个城市陷入了恐慌。3. 高中生:这次火灾的规模之大,简直像云火一样,瞬间就吞噬了整个建筑物。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云火”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