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治
zé zhì
  • 拼 音:zé zhì
  • 注 音:ㄗㄜˊ ㄓ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追究并惩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京师知其以子故称病不朝,验问实不病,诸 吴 使来,輒繫责治之。”《英烈传》第七八回:“以河乾不浚,王师不能征进,被 亮祖 提他吏书责治。” 清 李渔 《比目鱼·入班》:“各人坐在一处,不许交头接耳,若有犯规的,要求先生责治。”

  • 基本含义
    责任和治理。
  • 详细解释
    责治是指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责任追究和有效的治理。它强调了对问题的责任追究和解决,使得社会秩序得以维护和改善。
  • 使用场景
    责治常用于描述对违法犯罪行为的追究和处理,也可以用于形容对社会问题的解决和治理。
  • 故事起源
    责治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司徒》:“责治不让,无所逃避。”这句话强调了对于责任的严肃追究,不能逃避。
  • 成语结构
    责治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责”和“治”。
  • 例句
    1. 在这个社会中,我们必须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责治。2. 政府应该加强对环境污染的责治,保护好我们的生态环境。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责治”与责任和治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同时,可以通过构思相关的例句来加深对该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法律体系和社会治理机制,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说,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要从小做起,不做乱扔垃圾的人,这样才能实现责治。2. 初中生:作为一名学生,我们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抄袭不作弊,这是对学习的责治。3. 高中生:我们要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活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是对社会的责治。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的责治贡献自己的力量。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责治”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