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望
yǎ wàng
  • 拼 音:yǎ wàng
  • 注 音:ㄧㄚˇ ㄨㄤ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清高的名望。《三国志·魏志·桓阶陈羣等传评》:“ 陈羣 动仗名义,有清流雅望。”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都督 阎公 之雅望,棨戟遥临。”亦指有名望的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阻奸》:“再寻求贤宗雅望,去留先决。” 王季思 等注:“贤宗雅望--宗室裡贤德而有名望的。”
    (2).仪表美好。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士有风姿丰伟,雅望有餘,而怀空抱虚,干植不足,以貌取之,则不必得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魏武 将见 匈奴 使,自以形陋不足雄远国,使 崔季珪 代……令间谍问曰:‘ 魏王 何如?’ 匈奴 使答曰:‘ 魏王 雅望非常,然牀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3).正人所瞩望。 唐 李绰 《<尚书故实>序》:“ 宾护 尚书 河东 张公 ,三相盛门,四朝雅望。”
    (4).厚望。亦为敬词。 清 钱谦益 《南京工部都水清吏司主事潘守正授承德郎制》:“勉副雅望,服此训辞。”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三篇七:“鄙人难负监督 秦公 之雅望及桑梓之重托,勉力来就斯职。”

  • 基本含义
    指人的风度和仪表端庄大方。
  • 详细解释
    雅望是由“雅”和“望”两个字组成的成语。雅指高尚、文雅,望指风度、仪表。雅望形容一个人的风度和仪表非常端庄大方,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 使用场景
    雅望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仪表和风度,特别是在社交场合或重要场合中,对于维护个人形象和塑造良好的社交形象非常有用。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举止文雅、仪表端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故事起源
    雅望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年》:“君子有四庙,不可不察也:一曰朝庙,二曰夕庙,三曰春秋庙,四曰国家之庙。君子有四望,不可不察也:一曰望乡,二曰望亲,三曰望君,四曰望义。”这段话中的“望君”即是指寻求君主的欢心,表现出对君主的尊敬和敬仰之情。后来,人们将“望君”的意思引申为对他人的仰慕和尊敬,进而形成了“雅望”这个成语。
  • 成语结构
    雅望是由“雅”和“望”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雅”为形容词,表示高尚、文雅;“望”为动词,表示期望、仰慕。
  • 例句
    1. 他穿着整齐利落,举止文雅,给人留下了雅望的印象。2. 她的仪表端庄大方,举止得体,完全符合一个大方的女子的雅望。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式来记忆雅望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穿着典雅的衣服,举止端庄大方地望着远方,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雅望相关的成语,如“雅量”、“雅致”等,来丰富对于仪表和风度方面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衣服穿得很整齐,举止很文雅,给人留下了雅望的印象。2. 初中生:他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举止文雅,给人留下了雅望的印象。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中,保持一定的仪表和风度非常重要,这样才能展示出自己的雅望。4. 大学生:在求职面试中,一个人的仪表和风度是给面试官留下好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所以要注意塑造自己的雅望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