枵肠
xiāo cháng
  • 拼 音:xiāo cháng
  • 注 音:ㄒㄧㄠ ㄔㄤ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腹中空虚。谓饥饿。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西湖主》:“﹝ 陈弼教 与僮僕﹞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轆轆,飢不可堪。”

  • 基本含义
    形容内心忧愁、痛苦。
  • 详细解释
    枵肠由“枵”和“肠”组成。“枵”指瘦弱、空虚,“肠”指心肠。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内心的痛苦和忧愁,通常用来形容人们内心空虚、痛苦的状态。
  • 使用场景
    这个成语多用于文学作品中,用来表达人们内心的痛苦和忧愁。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因为失去了重要的东西而感到痛苦和悲伤。
  • 故事起源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诗经·小雅·枵鸣》一诗中,诗中描述了一个人因为失去了亲人而感到痛苦的心情。
  • 成语结构
    形容词+名词
  • 例句
    1. 他的枵肠之苦,只有自己才能体会。2. 失去亲人后,她的枵肠难以言表。3. 他的枵肠之痛,让他无法入睡。
  • 记忆技巧
    可以将成语的发音“xiāo cháng”与“消肠”进行联想,表示内心的痛苦和忧愁。
  • 延伸学习
    学习更多与情感相关的成语,如忧心忡忡、愁眉苦脸等,可以丰富你的词汇量,提高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考试没考好,心里很枵肠。2. 初中生:他在球场上受伤了,我看到他的样子,心里很枵肠。3. 高中生:我和朋友的关系出了问题,心里感到很枵肠,不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