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旄
yǔ máo
  • 拼 音:yǔ máo
  • 注 音:ㄧㄩˇ ㄇㄠ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乐舞时所执的雉羽和旄牛尾。《礼记·乐记》:“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郑玄 注:“羽,翟羽;旄,旄牛尾。文舞所执。”《庄子·天道》:“鐘鼓之音,羽旄之容,乐之末也。” 宋 苏轼 《九成台铭》:“使耳闻天籟,则凡有形有声者,皆吾羽旄、干戚、管磬、匏絃。”
    (2).古时常用鸟羽和旄牛尾为旗饰,故亦为旌旗的代称。《墨子·非攻中》:“今尝计军上竹箭、羽旄、幄幕、甲盾、拨劫,往而靡弊腐烂不反者,不可胜数。”《孟子·梁惠王下》:“今王田猎於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 宋 苏轼 《送范纯粹守庆州》诗:“羽旄照城闕,谈笑安边隅。” 清 陈梦雷 《秋兴》诗之七:“期门护蹕绕城皋,万乘 长杨 拥羽旄。”

  • 基本含义
    指古代军队中的旗帜和羽毛,比喻权势、威严。
  • 详细解释
    羽旄是古代军队中用来标识将领身份和展示威势的旗帜和羽毛。在古代,将领出征时常常会插上鲜艳的羽毛,以显示自己的威严和统御力。因此,羽旄成为了象征权势和威严的象征。
  • 使用场景
    羽旄常用于形容权势显赫、威严不可侵犯的场合。可以用来形容高级官员、权威人物或者有威望的人。在写作、演讲或者讨论时,可以使用羽旄来形容某个人的地位和影响力。
  • 故事起源
    羽旄一词最早出现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用来形容项羽的威严和统御力。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战场上的威风凛凛和统治力量无人能及,因此被形容为“羽旄”。
  • 成语结构
    羽旄属于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字组成。
  • 例句
    1. 他在公司的地位高如羽旄,无人敢违抗他的命令。2. 这位教授是学术界的羽旄,他的观点备受尊重。
  • 记忆技巧
    可以将“羽旄”这个词语与权势和威严联系起来。想象一个将领手持羽毛的旗帜,高高举起,展示着他的威风和统御力,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词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更多与权势和威严相关的成语和词语,如“金蝉脱壳”、“官官相护”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量和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在班级里的地位就像羽旄一样高,同学们都很尊重他。2. 初中生:这位老师是学校的羽旄,她的话语权很大。3. 高中生:他的家族在这个城市有着羽旄般的地位,无人敢忤逆他们。4. 大学生:这位教授是学术界的羽旄,他的研究成果备受瞩目。5. 成年人:他在公司里的地位高如羽旄,决策都要听从他的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