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气
yáng qì
  • 拼 音:yáng qì
  • 注 音:ㄧㄤˊ ㄑㄧˋ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1).暖气,生长之气。《管子·形势解》:“春者,阳气始上,故万物生。”《淮南子·天文训》:“阳气胜则散而为雨露,阴气胜则凝而为霜雪。”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十四:“仲春冻初解,阳气方满盈。”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明亮的灯光洋溢在这小小的房间内,找不出半个阴森森的暗陬,精致而又舒服的陈设都像在放射温暖的阳气。”
    (2).指活人的生气。《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道摄召亡魂渡桥来相会,却是只好留一个亲人守着,人多了阳气盛,便不得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其憧憧往来之鬼……遇人则避路,畏阳气也。”
    (3).喜气;喜色。《文选·枚乘<七发>》:“然阳气见於眉宇之间,侵淫而上,几满大宅。” 李善 注:“《周书》曰:‘民有五气,喜气内蓄,虽欲隐之,阳喜必见。’”
    (4).比喻精神焕发,得意洋洋。 李广田 《花潮》:“青年们穿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好像参加什么盛会,不少人已经穿上雪白的衬衫……东张张,西望望,既看花,又看人,阳气得很。” 沙汀 《记贺龙》三八:“他阳气地笑着;而他的神情、态度,更加使我深切地感觉到,他正是一个除开革命利益,什么也不在乎的人。”
    (5).中医学名词。指具有温养组织脏器、维持生理功能和固卫体表等作用,并充盈于周身之气。因散布部位不同,其具体作用和名称亦各有异。《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 英文翻译

    1.【医】yangqi

  • 基本含义
    指人体内具有活力和生机的力量,也指事物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能量。
  • 详细解释
    阳气是中医学术语,源自中医理论的阴阳学说。阳气代表着人体内具有活力和生机的力量,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阳气的充盛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状况。在中医理论中,阳气的充盛与活跃与人体的阳虚、阳亏等状态密切相关。
  • 使用场景
    阳气常用于形容人体或事物中积极向上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阳气来形容一个人精力充沛、积极向上;也可以用阳气来形容事物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 故事起源
    阳气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它是古代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根据古代医学家的研究和实践,阳气是人体生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充盛与否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 成语结构
    阳气在成语中常常作为修饰词出现,修饰人或事物的状态。
  • 例句
    1. 他身上充满了阳气,总是充满活力和自信。2. 这幅画展现了大自然的阳气,给人一种宁静而生机勃勃的感觉。
  • 记忆技巧
    可以将阳气想象成太阳的能量,太阳充满了光和热,象征着积极向上的力量。通过与太阳的形象联系,可以更容易记住阳气的含义。
  • 延伸学习
    了解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深入了解阳气在中医中的应用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每天早上吃好早饭,感觉身上的阳气都充满了。2. 初中生:她是个阳气十足的女孩,总是充满活力,乐于助人。3. 高中生:考试前,我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阳气,才能取得好成绩。4. 大学生:阳气是人体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通过锻炼身体和保持积极的心态来保持阳气的充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