衅鼓
xìn gǔ
  • 拼 音:xìn gǔ
  • 注 音:ㄒㄧㄣˋ ㄍㄨˇ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古代战争时,杀人或杀牲以血涂鼓行祭。《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孟明 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纍臣衅鼓,使归就戮於 秦 。’” 杜预 注:“杀人以血涂鼓,谓之衅鼓。”《左传·定公四年》:“君以军行,祓社衅鼓,祝奉以从。” 杜预 注:“师出,先事祓祷於社,谓之宜社;於是杀牲以血涂鼓鼙为衅鼓。” 唐 独孤及 《为张濠州谢上表》:“顷身陷凶族,待罪黄沙,几社衅鼓,职臣之分。” 明 张煌言 《祭延平王文》:“ 温禺 衅鼓, 屠耆 染戕。”

  • 基本含义
    指故意挑起事端,制造矛盾或争端。
  • 详细解释
    衅鼓是由“衅”和“鼓”两个词组成的成语。衅指挑起争端,制造事端;鼓指鼓动,煽动。衅鼓指故意挑起事端,制造矛盾或争端的行为。
  • 使用场景
    衅鼓多用于贬义,形容某人故意挑起争端,制造矛盾,或者故意制造事端。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集体中煽风点火,挑起争端,制造不和谐的气氛。
  • 故事起源
    成语“衅鼓”的出处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左传》中。《左传》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部重要史书,记载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斗争。其中有一则记载,讲述了一个叫鲍叔的人在齐国挑起争端,制造事端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情节和成语“衅鼓”所表达的意思相符合,因此成为了这个成语的来源。
  • 成语结构
    衅鼓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衅”是动词,表示挑起争端,制造事端;“鼓”是名词,表示鼓动,煽动。
  • 例句
    1. 他经常衅鼓,制造事端,导致了团队的分裂。2. 这个人总是衅鼓别人的矛盾,希望看到他人之间的争执。
  • 记忆技巧
    可以将“衅鼓”这个成语与故事起源中的鲍叔的行为联系起来,想象鲍叔故意挑起争端,制造事端的情景,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衅鼓”相关的成语,如“衅起事端”、“挑拨离间”等,来扩展对于挑起争端、制造事端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之间的争吵是由于其中一个同学衅鼓而起的。2. 初中生: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衅鼓他们之间的矛盾,让他们产生更多的矛盾。3. 高中生:在班级中,有些同学喜欢衅鼓别人,制造事端来吸引注意力。4. 大学生:他总是衅鼓,制造争端,导致了团队的不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