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食
xiǎo hán shí
  • 拼 音:xiǎo hán shí
  • 注 音:ㄒㄧㄠˇ ㄏㄢˊ ㄕㄧˊ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寒食的第二天。一说为前一天。 唐 杜甫 有《小寒食舟中作》诗。 仇兆鳌 题解:“《杜臆》:小寒食,注谓寒食前一日,误,盖寒食次日也。《岁时记》:冬至后一百五日为寒食。据历在清明前二日。广义注:禁火三日谓至后一百四日、五日、六日,乃知小寒食是六日,总在三日内,故云佳辰。次日清明,始有新火,故食犹寒;禁火则酒亦寒,故云强饮。诗意甚明。” 朱东润 《杜甫叙论》:“这一年的清明过了,寒食到来,寒食过了,还有小寒食。”

  • 基本含义
    小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词语,意指寒冷的天气已经到来,人们开始吃寒食。
  • 详细解释
    小寒食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一般在公历1月5日或6日到达。在这一天,人们会开始吃寒食,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统习俗。寒食是一种冷食,人们相信吃寒食可以驱除疾病,祈求健康和平安。
  • 使用场景
    小寒食一词通常用于描述寒冷的天气已经来临,人们开始吃寒食的情景。也可用于形容某个特定时间点,如“小寒食前后”表示在小寒食节气期间。
  • 故事起源
    小寒食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传统习俗。根据记载,小寒食最早出现在《周礼·天官·冢宰》一书中。古人认为在小寒食这一天吃寒食可以驱除疾病,因此形成了这一习俗。
  • 成语结构
    小寒食是一个由名词“小寒”和动词“食”组成的成语。
  • 例句
    1. 昨天是小寒食,我们全家人一起吃了寒食。2. 小寒食过后,天气更加寒冷了。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小寒食与寒冷的天气以及吃寒食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自己在小寒食这一天吃寒食的情景,增强记忆效果。
  • 延伸学习
    如果对中国传统节气感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的节气,了解其起源和相关习俗。同时,也可以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探索更多关于寒食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寒食的时候,我吃了很多好吃的寒食。2. 小学生:小寒食的时候,家里人一起去外面吃寒食,很开心。3. 初中生:小寒食过后,天气更加寒冷,大家要注意保暖。4. 高中生:小寒食是中国传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会吃寒食祈求健康和平安。5. 大学生:小寒食是寒食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标志着寒冷的冬季正式到来。人们会吃寒食,庆祝这一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