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钩
yín gōu
  • 拼 音:yín gōu
  • 注 音:ㄧㄣˊ ㄍㄡ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亦作“ 银钩 ”。 1.银质或银色的钩子。《晋书·索靖传》:“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鉤,飘若惊鸞。” 南朝 梁 刘孝威 《钓竿篇》:“金辖茱萸网,银钩翡翠竿。” 唐 骆宾王 《上吏部侍郎帝京篇》:“侠客珠弹垂杨道,倡妇银鉤采桑路。”《宋史·乐志十五》:“翠帘人静月光浮,但半捲银钩。”
    (2).一种银质的妇女饰物。 唐 徐坚 《棹歌行》:“櫂女饰银鉤,新妆下翠楼。”
    (3).比喻遒媚刚劲的书法。 唐 杜甫 《陈拾遗故宅》诗:“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元 张逊 《水调歌头·宴顾仲瑛金粟影亭赋桂》词:“把鸞笺,裁绣句,写银钩。” 清 蒋士铨 《临川梦·想梦》:“他一不合银钩写,锦字松烟。”
    (4).比喻弯月。 宋 李弥逊 《游梅坡席上杂酬》之二:“竹篱茅屋倾樽酒,坐看银钩上晚川。”

  • 基本含义
    指用银制成的钩子,比喻文采出众、书法绝妙。
  • 详细解释
    银钩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用来形容文采出众、书法绝妙的人。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对于银制的钩子的赞美,将其比喻为才华出众的人。这个成语主要用来形容文人的才华,特别是书法或文学方面的才能。
  • 使用场景
    银钩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夸奖文人的才华出众,特别是书法或文学方面的才能。可以用在评价一篇优秀的文章、一幅精美的书法作品,或者形容一个人的才艺非凡。
  • 故事起源
    银钩这个成语的起源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来自中国古代文人的赞美。古时候,银钩是一种制作精美的文房用具,代表了高雅和精致的品味。因此,人们将才华出众的文人比喻为银钩,以表达对他们的赞美。
  • 成语结构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银”和“钩”。
  • 例句
    1. 他的书法真是银钩一挥,字字如画。2. 这篇文章的文采真是银钩闪烁,令人赞叹不已。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的方法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根闪亮的银钩,代表着才华出众的人。每当看到精美的书法或文学作品时,就会想起这个成语。
  • 延伸学习
    可以学习更多与文学、书法相关的成语,如“文房四宝”、“字字珠玑”等,以扩大对于文学艺术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你教的书法真好,每个字都像银钩一样漂亮!2. 初中生:我最喜欢写作文了,我希望有一天我的文章也能像银钩一样优美。3. 高中生:老师,我写了一篇诗歌,希望您能指导一下,让它变得像银钩一样动人。4. 大学生:这位同学的书法真是了不起,每个字都像银钩一样流畅自如。希望这个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成语“银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