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善基因
  • 拼 音:
  • 注 音:
  • 繁体字:
  • 基本解释

    加拿大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基因影响人的社会特征,携带某个基因变体的人显得更友善。陌生人能在20秒内感受到对方是否携带这种“友善基因”。

  • 详细解释


    “友善基因”,通常情况下,基因影响行为的方式较为复杂,让人难以察觉。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博士后亚历山大·科根带领的研究小组发现,催产素受体基因影响人的友善度。催产素受体基因与人体内催产素这种“爱的荷尔蒙”水平高低有关。这一基因有G和A两种变体,组成GG、AG和AA三种基因型。GG基因携带者显得更值得信赖、更可爱,堪称“友善基因”。

    友善基因 - 实验研究

    研究人员招募23对夫妇参与研究,让夫妇中一人向另一人讲述自己生活中一段痛苦经历,录成23段录像。研究人员给另外一些人播放这些录像,关闭声音,让大家观察23名倾听者各20秒,然后评估倾听者的社会特征,譬如对他人关爱、同情心等。

    研究人员在由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发表的报告中写道,多数情况下,观察者能够甄别倾听者是否携带“友善基因”。观察者认定的“最不可信赖”10人中,9人的催产素受体基因至少一个等位基因为A;“最亲社会”10人中,6人携带GG基因型。

    友善基因 - 研究结果

    发现显示,即便是微小的基因变异可能给人的行为造成切实影响,这些行为差异能为他人迅速察觉。研究人员分析发现,GG携带者在倾听时表现出更多肢体社交讯号,譬如点头、眼神接触、双臂打开等,无声地扮演了更友善、更值得信赖的社会角色。

    AG和AA携带者往往称,总体自我感觉缺乏积极性,对亲情较为淡漠。先前研究结果显示,这两种基因型携带者罹患孤独症风险较高。“催产素受体基因引人关注,因为一系列研究结果显示,它关乎亲社会者如何看待自己,”科根说,“我们的研究主要关注基因变体造成的行为差异能否快速为陌生人察觉,结果确实如此。”

    友善基因 - 后天改变

    研究人员计划深入研究不同基因变体影响行为的生物机制。不过,没有一个基因能够完全预示人的行为。

    研究人员之一、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心理学副教授萨里娜·罗德里格斯·萨杜恩说,基因固然对社会行为有所影响,后天亦可改变。

    萨杜恩说,一些人可能只是需要他人将他们“哄出壳”,“我们不需要诊治那些表现出较少社会特征的人,而是要了解,那些人正努力克服基因影响,可能需要更多理解和鼓励。”

  • 基本含义
    指一个人天生善良友善的品质或基因
  • 详细解释
    友善基因是由“友善”和“基因”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它形象地比喻一个人天生具有友善、善良的品质或基因。这个成语强调了友善的品质是与生俱来的,是人们与生俱来的优良品质之一。
  • 使用场景
    友善基因常用于形容一个人性格善良、待人友好、乐于助人的特质。它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也可以用来表达对一个人的赞美和肯定。
  • 故事起源
    友善基因这个成语没有特定的故事起源,它是根据人们对友善的理解和认知创造出来的。
  • 成语结构
    友善基因由两个词组成,分别是“友善”和“基因”,它们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意义。
  • 例句
    1. 他从小就有着友善基因,对每个人都很热情。2. 这个社区的居民都有着友善基因,彼此之间非常和睦。
  • 记忆技巧
    可以通过将“友善”和“基因”两个词进行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天生就拥有友善的基因,从小就对每个人都很友好和善良。
  • 延伸学习
    可以进一步学习有关友善、善良、乐于助人的词语和成语,如“善良如你”、“乐善好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朋友小明有着友善基因,他总是很热心地帮助我。2. 初中生:友善基因是一个人很重要的品质,它能让我们与他人和睦相处。3. 高中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友善基因,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