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学生作文 学门教育

国学古籍

墨子

  • 《墨子》是阐述墨家思想的著作,原有71篇,现存33篇,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后学记录、整理、编纂而成。墨家的创始人墨子约公元前468年一公元前376年名翟,鲁国人,原是手工工匠,善于制造守城器械等,学过儒学,后创墨家学派。

    《墨子》分两大部分:一部分是记载墨子言行,阐述墨子思想,主要反映了前期墨家的思想;另一部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等6篇,一般称作墨辩或墨经,着重阐述墨家的认识论和逻辑思想,还包含许多自然科学的内容,反映了后期墨家的思想。

    墨子思想的根本精神是自苦利人。他倡导“兼相爱,交相利”,以利人为义,亏人自利为不义,以是否利于人民作为衡量是非的重要标准。他的非攻、非乐、节用、节葬等主张,都体现了这一精神。同时他要求人们学习大禹治水,自苦为极的精神,在个人物质生活方面,只取最低的标准。所以孟子说他是“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鲁迅的《故事新编》中有一篇《非攻》,是根据《墨子》中《公输》一篇改写的,写墨子劝止楚王攻宋的事,生动地反映了墨子的精神,可以参读。

    政治上墨子主张尚贤、尚同。尚贤是主张突破贵族世袭制度,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反映了小生产者对政治上平等权利的要求。尚同则认为国家的职能在于统一全国思想,要求百姓逐级与上级官长保持一致,最后上同于天子,以天子之是非为是非,表现出专制主义的倾向。

    墨子思想中保存有较多的宗教思想的影响。他承认天有意志和鬼神的存在,以天志为其全部思想的最后依据,认为天和鬼神都赏善罚恶。这是他思想中落后和错误的方面。但他又反对天命思想,认为人与禽兽的区别就在于禽兽以羽毛为衣,水草为食,不必耕织,衣食已足;人则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突出强调了一切要依靠人自己的努力。他还提出衡量人们言行是非的三个标准:上古圣王的经验,百姓耳目之实和符合国家人民之利。这都是有价值的思想。

    墨子思想包含有深刻的矛盾。他自苦利人,精神崇高,但带有若干空想成份,难于为多数人接受;他要求平等的政治权利,却又有着专制主义倾向。这些都反映出小生产者思想的特点。从这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说来,中国古代逻辑思想不够发达,而《墨经》所阐述的逻辑思想,则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墨经》是了解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著作。读《墨子》,可以用近人王焕镳的《墨子校释》,或清孙诒让的《墨子间诂》,可重点读《尚贤》、《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非乐》等篇。

作者:墨翟

法书要录-六卷全

  • 序彦远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河东公收藏珍秘,河东公书迹俊异,尤能大书。本传云:“不因师法,而天姿雄劲。”(定州《北岳碑》为好事所传。)曾祖魏国公少禀师训,妙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自镇蒲陕,迹类子敬。及处台司,乃同逸少。书体三变,为时所称。金帛散施之外,悉购图书。古来名迹,存于箧笥。元和十三年,宪宗累访珍迹,当时不敢缄藏,遂皆进献。长庆初,又于豳州散失。传家所有,十无一二。先君尚书少耽墨妙,备尽楷模。彦远自幼至长,习熟知见,竟不能学一字。夙夜自责,然而收藏鉴识,有一日之长。因采掇自古论书凡百篇,勒为十卷,名曰《法书要录》。又别撰《历代名画记》十卷。有好事者得余二书,书画之事毕矣,岂敢言具哉!

作者:张彦远

论书表

  • 江式,(?年---五二三年)后魏书法家。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字法安,历官骁骑将军。世传篆榴训诂之学。洛京宫殿门榜,皆式所书’延昌间撰集字书四十卷,号曰《古今文字》,惟其未成。

    《论书表》,述其撰集字书《古今文字》四十篇之缘由,谓“大体依许氏为本,上篆下隶。



    臣闻庖牺氏作而八卦列其画,轩辕氏兴而灵龟彰其彩。古史仓颉览二象之爻,观鸟兽之迹,别创文字,以代结绳,用书契以纪事。宣之王庭,则百工以叙;载之方册,则万品以明。迄于三代,阙体颇异,虽依类取制,未能悉殊仓氏矣。故《周礼》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以六书:一曰指事,二曰谐声,三曰象形,四曰会意,五曰转注,六曰假借。盖仓颉遗法也。及宣王太史籀著《大篆》十五篇,与古文或同或异,时人即谓之篇书。孔子修《六经》,左丘明述《春秋》,皆以古文,阙意可得而言。

    其后七国殊轨,文字乖别。暨秦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罢不合秦文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作《博学篇》,皆取史随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于是秦烧经书,涤除旧典,官狱繁多,以趋约易,始用隶书,古文由此息矣。隶书者,始皇时使下杜人程邈附于小篆所作也。世人以邈徒隶,即谓之隶书。故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

    汉兴,有尉律学,复教以籀书,又习以八体,试之课最,以为尚书史。书或有字不正,辄举劾焉。又有草书,莫知谁始,其形画虽无阙谊,亦是一时之变通也。孝宣时,召通《仓颉》之篇者,张敞从受之。凉洲刺史杜邺、沛人爰礼、讲学大央秦近亦能言之。孝平时,征礼等百余人说文字于未央宫中,以礼为小学元士。黄门侍郎扬雄采以作《训纂篇》。及亡新居摄,自以应运制作,使大司马甄丰校文字之部,颇改定古文。时有六书:一曰古文,孔子壁中书也;二曰奇字,即古文而异者;三曰篆书,云小篆也;四曰佐书,秦隶书也,五曰缪篆,所以摹印也;六曰鸟虫,所以书幡信也。壁中书者,鲁共王坏孔子宅而得《尚书》、《春秋》、《论语》、《孝经》也。又北平侯张苍献《春秋左氏传》,飞书体与孔子壁中书相类,即前代之古文矣。

    后汉郎中扶风曹喜,号曰工篆,小异斯法,而甚精巧,自是后学,皆其法也。又诏侍中贾逵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于国者,靡不悉集。逵即汝南许慎古学之师。后慎嗟时人之好奇,叹俗儒之穿凿,惋文毁于凡学,痛字败于庸说,诡更任情,变乱于世,故撰『说文解字』十五篇,首一终亥,各有部居,包括六艺群书之诂,评释百代诸子之训,天地、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珍异、王制礼仪、世间人事莫不毕载。可谓类聚群分,杂而不越,文质彬彬,最可得而论也。左中郎将陈留蔡邕采李斯、曹喜之法为古今杂形,诏于太学立石碑,刊载『五经』,题书楷法,多是邕书也。后闭鸿都,书画奇能,莫不云集,语方献篆,无出邕者。

    魏初,博士清河张揖着『埤仓』、『广雅』、『古今字诂』。究诸『埤』、『广』,缀拾遗漏,增长事类,抑亦于文为益者也;然其『字诂』,方之许篇,古今之体用,或得或失芙。陈留郁鄞淳亦与揖同时,博开古艺,特善『仓』、『雅』、许氏字捐、八体、八书,精究闲理,有名于揖。以书教诸皇子。又建『三字石经』于汉碑之西,其文蔚焕,三体復宣。校之『说文』,篆、隶大同,而古字少异。又有京兆韦诞、河东卫觊二家,并号能篆。当时台观榜题、宝器之铭,悉是诞书,咸传之子孙,世称其妙。

    晋世义阳王典词令任城吕忱表上『字林』六卷,寻其沉趣,附托许慎『说文』,而按偶章句,隐别古籀奇惑之字,文得正隶,不差篆意。忱弟静别仿故左校令李登『声类』之法,作『韵集』五卷,使宫、商、角、徵、羽各为一篇,而文字与兄便是鲁、卫,音读楚、夏,时有不同。

    皇魏承百王之季,绍五运之绪,世易风移,文字改变,篆形谬错,隶体失真。俗学鄙习,复加虚造,巧言辨士,以意为疑,炫惑于时,难以釐改。传曰:以众非,非行正,信哉得之于斯情矣。乃日追来为归,巧言为辩,小兔为【需兔】音nou,神虫为蚕,如斯甚众,皆不合孔氏古书、史籀『大篆』、许氏『说文』、『石经』三字也。凡所开卷,莫不惆怅,为之咨嗟。夫文字者,六艺之宗,王教之始,前人斯以垂后,令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孔子曰:「必也正名。」又曰:「述而不作。」『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皆言遵循旧文,而不敢穿凿也。

    臣六世祖琼,家世陈留,往晋之初,与从父应元俱受学于卫觊,古篆之法,『埤仓』、『雅』、『言』、『说文』之谊,当时并收善誉,而仕至太子洗马,出为冯翊郡。值洛阳之乱,避地河西,数世传习,斯业所以不坠。世祖太延中,皇威西被,牧健内附。臣亡祖文威杖策归国,奉献五世传掌之书,古篆八体之法,时蒙褒录,叙列于儒林,官班文省,家号世业。暨臣闇短,识学庸薄,渐渍家风,有忝无显。但逢时来,恩出愿外,得承泽云津,厕霑濡之润,驱驰文阁,参预史官,题篆宫禁,猥同上哲。既竭愚短,欲罢不能,是以敢藉六世之资,奉遵祖考之训,窃慕古人之轨,企践儒门之辙,求撰集古来文字,以许慎『说文』为主,爰采孔氏『尚书』、『五经音注』、『籀篇』、『尔雅』、『三仓』、『凡将』、『方言』、『通俗文』、『祖文宗』、『埤仓』、『广雅』、『古今字诂』、『三字石经』、『字林』、『韵集』、诸赋文字有六书之谊者,以类编联,文无重复,统为一部。其古籀、奇字、俗隶诸体,咸使班于篆下,各有区别。诂训假借之谊,各随文而解,音读楚,夏之声,并逐字而注。其所不知者,则阙如也。脱蒙遂许,冀省百氏之观,而周文字之域,典书秘书,所须之书,乞垂教给付;并学士五人尝习文字者,助臣披览;书生五人,专令抄写。付中书、黄门、国子祭酒一月一监,详议疑隐,庶无讹谬。所撰名目,伏听明旨。

    诏曰:「可如所谓,并就太常,兼教八分书史,其有所须,依请给之。名目待书成重闻。」式于是撰集字书,号曰『古今文字』,凡四十篇,大体依许氏为本,上篆下隶。

作者:江式

敦煌变文集新书

  •    敦煌石室藏書的發現,震動了國際學術界。其中最重要而絕傳已久的變文,尤為近代學人所注目。關於變文的名稱、體製、流變、範圍,孫楷第、向達、王重民、周紹良等著名學者考證綦詳,發揮甚備,在此不擬多加討論。關於彙集變文材料,以供學人研究與參考者,前有周紹良編的敦煌變文彙錄,後有王重民等所合編的敦煌變文集。王編根據一百八十七個寫本,過錄之後,經過互校,編成七十八種。每一種,篇中有旁注,篇末有校記。就資料供應,披閱便利方面看來,已被國際學者公認是所有變文輯本中最豐富的一部。王重民先生自己也稱:「這可以說是最後最大的一次整理。」因此,自西元一九五七年出版以來,海內外研究變文的學人,無不憑藉此書為立說的根據。無疑的,「敦煌變文集」在國際學術界中已建立了崇高卓越的地位。

      我在民國六十五年秋季,旅遊歐洲,賡續五六個暑假,曾將巴黎倫敦所藏的敦煌變文卷子,一卷一卷的和敦煌變文集校對,發現王重民等抄錄的錯誤非常的多。舉幾樁重大的來說:  (一)標題的錯誤。敦煌變文集卷四載祇園因由記一篇。王慶菽校記云:「本卷有兩本,今以編號伯二三四四卷為原卷,校以伯三七八四卷,今稱為甲卷。標題原卷原缺,據甲卷尾題補。」我仔細觀察伯三七八四卷的尾題,是朱筆寫的「已上祇園●記」六字。「●」是圖的俗字,王氏誤認作「因由」二字。我們知道,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中,現存祇園記圖還不少。這篇祇園圖記可能是根據祇園圖而寫的記文。為了這個用朱筆寫的標題,顏色非常黯淡,我還商請法國圖書館東方部隋麗玫主任,特別把原卷拿到顯微室紅外線影視機下透視,確實是「祇園●記」,而不是「祇園因由記」。

      (二)章句的錯誤。敦煌變文集卷七載左街僧錄大師壓座文,全文只存二十六句,是組合三首律詩和第四首律詩開頭兩句的殘卷。本來文意可通,被王慶菽誤改誤抄,以致不堪卒讀。現在把原卷和王集的文字抄錄於後,作一比較。原卷沒有標點,是我後加的。

      三界眾生多愛痴,致令煩惱鎮相隨。  改頭換面無休日,死去生來沒了期。

      饒俊須遭更姓字,任奸終被變形儀。

      直教心裏分明著,合眼前程總不知。

      假饒不被改形儀,得個人身多少時,十月處胎添相貌,三年乳哺作嬰兒。  寧無命向臍風謝,也有恩從撮口離,子細思量爭不怕,纔生便有死相隨。  設使身成童子兒,年登七八歲髻雙垂。

      父憐編草竹為馬,母惜胭

作者:敦煌变文集新书

永庆升平后传

  • 清·都门贪梦道人撰
    永庆升平后传
    版本:光绪二十(1894)年北京本立堂刊本。十二卷一百回 。
    作者:题“都门贪梦道人撰”。贪梦道人,杨挹殿,福建人。
    内容:描述清康熙年间江湖英雄马成龙、马梦太等人协助朝廷搜剿肃清天地会八卦教的故事。

作者:都门贪梦道人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

  • 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又名《观音得道》、《大香山》、《观音出身南游记》、《南海观音全传》、《观音传》、《南海观世音菩萨出身香山修行》)

    版本:
    明焕文堂刊本。四卷二十五回。

    作者:
    题“南州西大午辰走人订着”,“羊城冲怀朱鼎臣编辑”。朱鼎臣,明万历间人,着有《唐三藏西游释厄传》。

    内容:
    前半部叙述观音坚心修道,矢志不移的故事;后半部叙述观音及善才、龙女收伏青狮白象的故事。文字简略粗疏,但在民间颇有影响。

作者:朱鼎臣

张文祥刺马案

  • 太平天国失败后,人们传言曾国藩有野心,其实他的部下早就怂恿他谋取帝位。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清廷不得不依重湘军,但是,如今太平军被“荡平”了,她能允许曾国藩在江南坐大吗东南卧着一只虎,她睡觉也不安心。于是她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派马新贻任两江总督,迅速裁撤湘军。

    江宁是湘军攻下来的,两江一直被湘军视为私地,他们在那里经营了数年,岂能轻易让给马新贻。马新贻几十年来一直没有自己的军队,了然一身来到江宁,如入龙潭虎穴。马新贻被刺,朝廷心中明白,为了不致激起兵变,动摇清王朝的统治,赶紧调曾国藩回莅江宁坐镇。从此,两江总督宝座长期掌握在湘系手中,其他人不敢问津。 太平天国失败后,湘军的劣根性充分暴露出来,他们比土匪还要凶残,明目张胆地肆疾抢掠。清末施行裁勇改兵制度以后,几万湘军士卒被裁撤,其中不乏将领。这些人并不回乡务农,而是到处游荡掳掠。有些人参加了哥老会,有些人本来就是哥老会成员。湘军裁撤扩大了黑势力,散兵游勇又与黑势力结合,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马新贻在惩治散兵游勇时非常严厉,尤其是他任命以剽悍著称的袁保庆为营务处总管,抓到为害百姓、有非法行为的散兵游勇即就地正法。散兵游勇和黑势力对他恨之入骨。

    那个曾给孙衣言透过口风的颜士璋颇有心计,他写了一本《南行日记》,记述了赴宁的全部过程。据他的曾孙颜牧皋说,日记中写道:“刺马案与湘军有关。”“刺马案背后有大人物主使。”

    张汶详刺杀马新贻,在警卫森严的督署重地一扑而中。马新贻被刺后,立即有“刺马案”戏文上演,而且正值乡试,安徽学政殷兆镛出试题,竟然寓其讥讽,乔松年也来凑热闹,写了一首歪诗作证,湘军将领给张汶详立碑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说明刺马案是一件有计划、有组织的政治谋杀事件。从案件的实施,到舆论的有力配合,以及对审案的精心策划和对结案的精明设计,都说明它出自高人之手。

作者:平江不肖生

论书表

  • 虞龢,南朝宋泰始年间书法家,会稽余姚(今属浙江)人。少好学,居贫屋漏,恐湿坟典,乃舒被覆书,书获全而被大湿,时人以比高风。位中书郎,廷尉。

    《论书表》一卷,叙二王书事、当时搜访名迹情形、所得字数并编次二王书及羊欣书卷帙、旁及纸墨笔砚所宜凡数千言。文气不一贯,疑有脱简。朱长文《墨池编》所载二王书事,即其一节,知此文遭割裂已久,故多不相连属。龢在宋明帝时曾奉诏与巢尚之、徐希秀、孙奉伯编次二王书,此表末云“六年九月中书侍郎臣虞龢上”,六年即明帝泰始六年。

    虞龢的《论书表》品题了宫中秘笈,及奉命寻访、征集到的法书中优秀作品,提供了当时所藏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各家的卷数、字数以及拓书的情况等。





    臣闻爻画既肇’文字载兴,《六艺》归其善,八体宣其妙。阙后群能间出,洎乎汉、魏,钟、张擅美,晋末二王称英。羲之书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存。”又云:“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张草犹当雁行。”羊 欣云:“羲之便是小推张,不知献之自谓云何?”又云:“张字形不及右军,自然不如小王。”谢安曾问子敬:“君书何如右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子敬答曰:“世人那得知。”夫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且二王暮年皆胜于少,父子之间又为今古,子敬穷其妍妙,固其宜也。然优劣既微,而会美俱深,故同为终古之独绝,百代之楷式。桓玄耽玩不能释手,乃撰二王氏迹,杂有缣素,正行之尤美者,各为一帙,常置左右。及南奔,虽甚狼狈,犹以自随;擒获之后,莫知所在。刘毅颇尚风流,亦甚爱书,倾意搜求,及将败,大有所得。卢循索善尺牍,尤珍名法。西南豪士,咸慕其风,人无长幼,翕然尚之,家赢金币,竞远寻求。于是京师三吴之迹颇散四方。羲之为会稽,献之为吴兴,故三吴之近好,偏多遗迹也。又是末年遒美之时,中世宗室诸王尚多,素嗤贵游,不甚爱好,朝廷亦不搜求。人间所秘,往往不少,新渝惠侯雅所爱重,悬金招买,不计贵贱。而轻薄之徒锐意摹学,以茅屋漏汁染变纸色,加以劳辱,使类久书,真伪相糅,莫之能别。故惠侯所蓄,多有非真。然招聚既多,时有佳迹,如献之《吴兴》二笺,足为名法。孝武亦纂集佳书,都鄙士人,多有献奉,真伪混杂。谢灵运母刘氏,子敬之甥,故灵运能书,而特多王法。

    臣谢病东皋,游玩山水,守拙乐静,求志林壑,造次之遇,遂纡雅顾。预陟泛之游,参文咏之末,其诸佳法,恣意披览,愚好既深,稍有微解。及臣遭遇,曲沾恩诱,渐渍玄猷,朝夕谘训,题勒美恶,指示媸妍,点画之情,昭若发蒙。于时圣虑末存草体,凡诸教令,必应真正。小不在意,则伪谩难识;事事留神,则难为心力。及飞龙之始,戚藩告衅,方事经略,未逞研习。及三年之初,始玩宝迹,既料简旧秘,再诏寻求景和时所散失。及乞左嬖幸者,皆原往罪,兼赐其直。或有顽愚,不敢献书,遂失五卷,多是戏书。伏惟陛下爰凝睿思,淹留草法,拟效渐妍,赏析弥妙。旬日之间,转求精秘,字之美恶,书之真伪,剖判体趣,穷微入神,机息务闲,从容研玩。乃使使三吴、荆、汀诸境,穷幽测远,鸠集散逸。及群臣所上,数月之间,奇迹云萃’诏臣与前将军巢尚之、司徒参军事徐希秀、淮南太孙奉伯,料简二王书,评其品题,除猥录美,供御赏玩。遂得游目环翰,展好宝法,锦质绣章,烂然毕睹。

    大凡秘藏所录,钟繇纸书六百九十七字,张芝缣素及书四千八百廿五字,年代既久,多是简帖,张昶缣素及纸书四千七十字,毛宏八分缣素书四千五百八十八字,索靖纸书五千七百五十五字,钟会书五纸四百六十五字,是高祖平秦川所获,以赐永嘉公主,俄为第中所盗,流播始兴。及泰始开运,地无遁宝,诏庞、沈搜索,遂乃得之。又有范仰恒献上张芝缣素书三百九十八字,希世之宝,潜采累纪,隐迹于二王,耀美于盛辰。别加缮饰,在新装二王书所录之外。繇是搨书悉用薄纸,厚薄不均,辄好绉起。范晔装治卷帖小胜,犹谓不精。孝武使徐爰治护,随纸长短,参差不同,且以数十纸为卷,被视不便,不易劳茹,善恶正草,不相分别。今所治缮,悉改其弊。孝武撰子敬学书,戏习十卷为帙,傅云、“欢学”而不题。或真、行、章草,杂在一纸,或重作数字,或学前辈名人能书者,或有聊尔戏书。既不留意,亦殊猥劣。徒闻则录,曾不披简。卷小者数纸,大者散十,巨细差悬,不相匹类,是以更裁减以二丈为度。亦取小王书古诗、赋、赞、论,或草或正,言无次第者入“戏学部”,亦有恶者悉皆删去。卷既调均,书又精好。

    羲之所书紫纸,多是少年临川时迹,既不足观,亦无取焉。今搨书皆用大厚纸,泯若一体同度,剪裁皆齐,又补接败字,体势不失,墨色更明。凡书虽同在一卷,要有优劣,今此一卷之中,以好者在首,下者次之,中者最后。所以然者,人之看书,必锐于开卷,懈怠于将半,既而略进,次遇中品,赏悦留连’不觉终卷。又旧书目帙无次第,诸帙中各有第一至于第十,脱落散乱,卷帙殊等。今各题其卷帙所在,与目相应,虽相涉入,终无杂谬。又旧以封书纸次相随、草、正混糅,善恶一贯。今各随其品,不从本封条目纸行。凡字数皆使分明,一毫靡遗。二王缣素书珊瑚轴二帙二十四卷。纸书金轴二帙二十四卷,又纸书玳瑁轴五帙五十卷,皆金题玉躞织成带。又有书扇二帙二卷。又纸书飞白章草二帙十五卷,并旃檀轴。又纸书戏学一帙十二卷玳瑁轴,此皆书之冠冕也。自此以下,别有三品书,凡五十二帙,五百二十卷,悉旃檀轴。又羊欣缣素及纸书,亦选取其妙者为十八帙一百八十卷,皆漆轴而已。二王新入书,各装为六帙六十卷,别充备预。又其中入品之余,各有条贯,足以声华四宇,价倾五都,天府之名珍,盛代之伟宝。

    陛下渊昭自天,触理必镜,几诸思制,莫不妙极。乃诏张永更制御纸,紧洁光丽’耀日夺目。又合秘墨,美殊前后,色如点漆,一点竟纸。笔别一二,简毫专用白兔,大管丰毛,胶漆坚密;草书笔悉使长毫,以利纵舍之便。兼使吴兴郡作青石圆砚,质滑而停墨,殊胜南方瓦石之器。缣素之工,殆绝于昔。王僧虔寻得其术,虽不及古,不减郗家所制。二王书,献之始学父书’正体乃不相似。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怿,宛转妍媚,乃欲过之。羲之书,在始未有奇殊,不胜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极。尝以章草答庾亮,亮以示翼,翼叹服,因与羲之书云:“吾昔有伯英章草书十纸,过江亡失,常痛妙迹永绝,忽见足下答家兄书,焕若神明,顿还旧观。”旧说羲之罢会稽,住蕺山下,一老妪捉十许六角竹扇出市,王聊问一枚几钱? 云值二十许。右军取笔书扇,扇为五字,妪大怅惋云:举家朝餐,惟仰于此,何乃书坏。”王曰:“但言王右军书字,素一百。”入市,市人竞市去。妪复以十数扇来请书,王笑不答。又云:“羲之常自书表与穆帝,帝使张翼写效,一毫不异,题后答之。羲之初不觉,更详看,乃叹曰:“小人几欲乱真。”又羲之性好鹅,山阴县禳村有一道士,养好鹅十余,右军清旦乘小艇故往,意大愿乐,乃告求市易,道士不与,百方譬说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德》,久欲写河上公《老子》,缣素早办,而无人能书,府君若能自屈,书《道德经》各两章,便合群以奉。便住半日,为写毕,笼鹅而归。又尝诣一门生家,设佳馔供亿甚盛,感之,欲以书相报;见有一新棐床几,至滑净,乃书之,草、正相半。门生送王归郡,还家,其父已刮尽,生失书,惊懊累日。桓玄爱重书法,每宴集,辄出法书示宾客。客有食寒具者,仍以手捉书,大点污。后出法书,辄令客洗手,兼除寒具。子敬常笺与简文十许纸,题最后云:“民此书甚合,愿存之。”此书为桓玄所宝,高祖后得以赐王武刚,未审今何在。谢奉起庙,悉用棐材,右军取棐,书之满床,奉收得一大箦。子敬后往,谢为说右军书甚佳,而密已削作数寸棐板,请子敬书之,亦甚合,奉并称录。奉后孙题分半与桓玄,用履为扬州主簿;余一半,孙恩破会稽,掠以入海。

    羲之为会稽,子敬七八岁学书,羲之从后掣其笔不脱,叹曰:“此儿书,后当有大名。”子敬出戏,见北馆新泥垩壁白净,子敬取帚沾泥汁书方丈一字,观者如市。羲之见叹美,问所作,答云:“七郎。”羲之作书与亲故云:“子敬飞白大有意。”是因子此壁也。有一好事年少,故作精白纱裓\,着诣子敬;子敬便取书之,正、草诸体悉各,两袖及標略周。年少觉王左右有凌夺之色,掣裓\而走。左右果逐之,及门外,斗争分裂,少年才得一袖耳。子敬为吴兴,羊欣父不疑为乌程令。欣年十五六,书已有意,为子敬所知。子敬往县,入欣斋,欣衣白新绢裙昼眠,子敬因书其裙幅及带。欣觉,欢示,遂宝之。后以上朝廷,中乃零失。子敬门生以子敬书种蚕,后人于蚕纸中寻取,大有所得。谢安善书,不重子敬,每作好书,必谓被赏,安辄题后答之。

    朝廷秘宝名书,久已盈积,太初狂迫,乃欲一时烧除,左右怀,让者苦相譬说,乃止。臣见卫恒《古来能书人录》一卷,时有不通,今随事改正,并写诸杂势一卷,今新装二王镇书定目各六卷,又羊欣书目六卷,钟、张等书目一卷,文字之部备矣。谨诣省上表,并上录势新书以闻。六年九月中书侍郎臣虞龢上。

作者:虞龢

藤王阁序

  •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列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虹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指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晨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鸣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诚,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作者:王勃

漱玉词

  •   ☆孤雁儿(并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里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满庭霜

      小阁藏春,闲窗锁昼,画堂无限深幽。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手种江梅更好,又何必、临水登楼。无人到,寂寥浑似,何逊在扬州。

      从来,知韵胜,难堪雨藉,不耐风柔。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莫恨香消雪减,须信道、扫迹情留。难言处,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挼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稀。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转调满庭芳

      芳草池塘,绿阴庭院,晚晴寒透窗纱。□□金锁,管是客来BE37。寂寞尊前席上,惟□、海角天涯。能留否,酴醿落尽,犹赖有□□。

      当年,曾胜赏,生香薰袖,活火分茶。□□□龙骄马,流水轻车。不怕风狂雨骤,恰才称、煮酒残花。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时。

      ☆渔家傲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恨萧萧、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醿。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菩萨蛮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沈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菩萨蛮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已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海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人未梳头。任宝奁闲掩,日上帘钩。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今年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明朝,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即难留。念武陵春晚,云锁重楼,记取楼前绿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更数,几段新愁。

      ☆一翦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蝶恋花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小重山

      春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碧云笼碾玉成尘。留晓梦,惊破一瓯春。  花影压重门。疏帘铺淡月,好黄昏。二年三度负东君。归来也,著意过今春。

      ☆怨王孙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临江仙

      语作“庭院深深”数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远安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是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F774。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挼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行香子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添字丑奴儿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忆秦娥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念奴娇(春情)

      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

      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永遇乐

      落日镕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武陵春(春晚)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怨王孙(春暮)

      帝里春晚。重门深院。草绿阶前,暮天雁断。楼上远信谁传。恨绵绵。  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拚舍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

      ☆长寿乐(南昌生日)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后。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莫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B62C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点绛唇(闺思)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只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衰草,望断归来路。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摊破浣溪沙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风度精神如彦辅,大鲜明。

      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结苦粗生。熏透愁人千里梦,却无情。

      ☆摊破浣溪沙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藉藉,木犀花。

      ☆瑞鹧鸪(双银杏)

      风韵雍容未甚都。尊前甘橘可为奴。谁怜流落江湖上,玉骨冰肌未肯枯。

      谁教并蒂连枝摘,醉后明皇倚太真。居士擘开真有意,要吟风味两家新。

      ☆临江仙(梅)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  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庆清朝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D8F9,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竟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熏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闺情)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作者: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