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


    人生路上,总会碰到十字路口,让人难以抉择,此时,做出正确的取舍,才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两个穷樵夫一直靠上山捡柴为生。有一天,他们在山里发现两大包棉花,两人喜出望外。要知道,棉花的价格高过柴薪数倍,将这两包棉花卖掉,足可供家人一个月衣食无忧。当下两人各自背了一包棉花,便打算赶路回家。

    走着走着,其中一名樵夫眼尖,看到山路上有一大捆布,走近细看,竟是上等的细麻布,足足有十余匹之多。他欣喜之余,便和同伴商量,打算一同放下肩负的棉花,改背麻布回家。

    他的同伴却有不同的想法,认为自己背着棉花已走了一大段路,到了这里丢下棉花,岂不枉费自己先前的辛苦,坚持不愿换麻布。见同伴不听,先前发现麻布的樵夫只得自己竭尽所能地背起麻布,继续前行。

    又走了一段路后,背麻布的樵夫望见林中闪闪发光,待走近前一看,地上竟然散落着数坛黄金。他心想这下真的发财了,赶忙邀同伴放下肩头的麻布及棉花,改用挑柴的扁担来挑黄金。

    他同伴仍是那套不愿丢下棉花,以免枉费了往日辛苦的论调,并且怀疑那些黄金不是真的,劝他不要白费力气,免得到头来空欢喜一场。

    发现黄金的樵夫只好自己挑了两坛黄金,和背棉花的伙伴赶路回家。走到山下时,无缘无故下了一场大雨,两人在空旷处被淋了个湿透。更不幸的是,背棉花的樵夫肩上的大包棉花,吸饱了雨水,重得无法再挪动半步。背棉花的樵夫不得已,只能丢下一路辛苦舍不得放弃的棉花,空着手和挑着黄金的同伴回家了。

    【人生点击】

    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在人生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你必须审慎地运用你的智慧,有所选择,有所放弃,做最正确的判断,选择属于你的正确方向。

    别忘了随时检视自己选择的角度是否产生偏差。适时地给予调整。

    你千万不能像背棉花的樵夫一般,只凭一套哲学,便欲强渡人生所有的关卡。

    学会适时适地地选择,懂得恰到好处地放弃。

猜你喜欢
  • “如果有人说,‘我能行,我要去做,我会去做’,这种信念必将支持着他坚持到底。”说过这句话的人正是用这种力量战胜了不可思议的困难,最终坐在华盛顿的国会大厦里面。如果说,有谁敢于对年轻人直言相谏,令那些到处抱怨自己没有机会、无法克服横在成功道路...
  • “时间像个推子,一不小心就把发际线向后推了半尺。”他刚大学毕业那年,回到老家,父亲摸着自己光秃秃的脑袋这样对他说。他脸上虽然笑着,心头却忽地一软。那一刻,他坚定了要把父母接到城里的打算,谈不上让他们享福,但至少在身边有个照应。60岁的父亲却...
  • 有一天,一个猎人捉到一只会说话的鸟儿。鸟儿哀求:“放了我,我会给你3个宝贵的忠告。”猎人得意洋洋地说:“你先告诉我,就放了你。”于是鸟儿说:“第一个忠告,做事不要懊悔;第二个忠告,别人告诉你的一件事,你认为不可能的就不要相信;第三个忠告,当...
  • 坦率地说,我父母的婚姻并非基于爱情。经朋友介绍相亲时,母亲是个32岁的高学历大龄剩女,在国企做技术人员,工资、地位都高人一等,希望丈夫容貌气质出色,最好是大地方来的。而父亲是个身陷贫穷农村的上海知青,如果和母亲结婚,他可以调到城里。两人条件...
  • 一位富翁因一次错误的投资,而倾家荡产,身无分文。在这人生的黑暗期,富翁万念俱灰,感到自己已经一无所有。富翁走进了一座寺庙,请求住持为他削发为僧。住持要富翁先住下再说。晚上,住持来到富翁住所,问:“房间里有什么呢?”“有桌子、椅子、床,当然,...
  • 尼泊尔山林里有一种野山羊,它们体型瘦小,看上去总是遍体鳞伤,有人认为这是经常受攻击所致,但实际上却是它们自己导致的。这还得从野山羊每天的习惯说起。野山羊与其他山羊习性不同,因为别的山羊只要一个地方水草充足,它们便会在这里享用美食。野山羊却不...
  • 几年前,一位女朋友结婚,婚礼前的单身派对上,她眼中闪耀着无限憧憬对大家说:“终于找到了我宁愿放弃全世界都要和他在一起的男人。”在场的朋友都为她的话感动,觉得她真的遇见了对的人,可是,我心里却咯噔一下,总感到哪儿不对劲。事实证明,她的爱情确实...
  • 我第一次发现闺蜜小喜的可爱,是在她的婚礼上。小喜的老公,家在偏远农村。出了火车站,还得倒两次大巴。婚礼那天,当我看到小喜的第一眼,忍不住捧腹大笑。有点破旧的老房子里,一向打扮紧跟潮流的小喜穿得花枝招展。大红的棉袄,大红的棉鞋,活脱脱的村姑,...
  • 表姐第一次带男友A先生现身家庭聚会时,大家有点大跌眼镜。要知道,我这表姐,除了在小城赫赫有名的外企,管着一大号人,还是个肤白腿长的大美人。这样的尤物,是用来给女人嫉妒,男人远观的,可表姐的恋爱谈了一场又一场,对象从富二代到业界精英,愣是没有...
  • 有一年,发明家爱迪生和他的助手们制作了一个电灯泡,那是他们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天一夜后的劳动成果。由于要做后续实验,爱迪生便嘱咐一名刚刚来实验室的年轻学徒,将这个灯泡拿到楼上的另一間实验室里。由于知道这个电灯泡倾注了许多人的心血,所以,这名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