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深处的小姑娘

    小编为大家带来:记忆深处的小姑娘

    在我心灵深处有一位小姑娘永远不会忘记。

    我家在农村,兄妹五人,父亲在外工作,工资微薄,母亲勤劳贤惠善良。那时的农村是大集体时代,靠工分分粮食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因此,一到寒暑假我们都会帮家里干活,以减轻家里的负担。

    母亲是位养蚕能手,养蚕能增加家里的额外收入。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已经能帮家里独立做事。12岁那年的暑假,家里养的蚕出茧了,必须及时拿到30里外的集镇去卖,过了最佳卖期,蚕茧就会坏掉。那天家里事情很多,母亲脱不开身,我只好自告奋勇担当重任。那天早上,天刚麻麻亮母亲就把我叫起床,早饭后我背上20多斤蚕茧,带上母亲为我准备的干粮,往30里外的金华区蚕茧收购站赶。

    那天,太阳好像和我开玩笑,她也早早地出来赶路。弄得我没走多远,就满头大汗。背篓里小小的蚕茧越来越沉,脚下的山路好像越来越长,手里的毛巾拧出大把大把的汗水,双肩早已火辣辣地痛。两个多小时过了,集镇的身影仍如“遥远的桥”。火辣辣的太阳,像灌了铅的腿让我在树荫下多次小歇。但我不能歇息太久,我必须在中午收购人员下班之前赶到,卖掉蚕茧,立即回家。不然等到他们下午上班,卖掉蚕茧天黑之前我就到不了家。

    紧走慢赶了十多里山路,终于看见了一栋栋农家小院。路边一户农家小院边的一株大梨树吸引了我,树荫下一片阴凉,我轻轻的放下背篓,擦着头上的汗水,嘴里喘着粗气,一边细细的打量这处农家小院,这是一处一正两环典型的农家小院,座西向东,院落外就是我经过的小路。一位小姑娘正在堂屋门前的小桌旁看书,厨房可能在南边,因为门外有一口水缸,院落干净而整洁。一看见水缸,我一下更加口干舌燥。

    而那位小姑娘正专心孜孜地看书,好像没有看见我,我也不忍心打扰她。过了一会儿她站起来背颂《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转身间,她看见了梨树下纳凉的我,冲我莞尔一笑。我借机说:小妹妹能要口水喝吗?小姑娘看了看我满头大汗,站起身来往厨房走,我赶紧说凉水就行。小姑娘赶紧进屋拿出一个开水壶和两个白瓷盅,白瓷盅上写着毛主席万岁和石油工人几个红色的字。

    小姑娘往瓷盅里放了几勺“盐”,我赶紧说不要放“盐”,小姑娘又莞尔一笑没有出声,随即往瓷盅里到开水,然后用勺子在瓷盅里不断地搅动,随后将瓷盅递给我说:“妈妈说走热了不能喝凉水,不然会拉肚子的”。我接过水盅,小小地呡了一口,啊,不是咸的,原来小姑娘放的是白糖。我感激地看了她一眼,一口气将盅里的水喝完,将瓷盅递给她,连声说:“谢谢”。小姑娘看我喝水的怂样问还要吗?

    我赶忙说:“不要了,不要了”。这时我才仔细打量这位小姑娘。小姑娘梳着一对长长的辨子,明亮的眼睛好像会说话,个子比我矮一些,年龄可能也就十一二岁,身上的小白花裙挺好看。目送她拿着水壶进屋,然后继续回到桌子旁看书。我不忍心再打扰她,于是背起背篓悄悄地走了,来不及问问她叫什么名字,来不及问问她父亲母亲兄弟姊妹。此时觉得背上的东西轻了,腿有力了,脚下的路短了。

    我终于在收购人员下班前赶到了站里,卖掉了蚕茧,完成了我平生第一次艰巨而光荣的任务。回家的路是如此的短,再次经过那处农家小院时,院内空空,再不见那位小姑娘,我三步一回头,多么希望看见那姑娘再在院里读书,哪怕她专心孜孜不再看我一眼。渐渐远了,我迈着轻快的步伐,嘴里哼着《红星照我去战斗》,顺着山路飞快往家赶。太阳也眷顾着我,悄悄的躲进云层,路旁的树从我身边一闪而过,风儿轻轻地在我耳边歌唱,小溪仿佛在说再见。我终于比太阳早一步回到家里。母亲看见我满头的大汗,红肿的双肩,摸着我的头说:“儿子累不累”?我说:不累不累一点也不累。

    第二年暑假,母亲养的蚕成熟了,蚕茧出来了,我争着要去,母亲不让我去。我说,儿子长大了应该为母亲分忧了。母亲还是让我去了。这一年我的双肩不再像去年那样稚嫩,三十多里山路也不在话下,觉得肩上同样重量的蚕茧轻了许多,脚步也快了许多。当经过那处农家小院时,院边高大的梨树依在,树枝上挂满了快成熟梨果,压弯了树枝。门前的小桌依在,小桌上方的墙上贴着“五好学生”的奖状,奖状旁边挂着红花。只是不见那个可爱的小姑娘,也听不闻她的笑声。我若有所失静静地离开,三步一回头,希望再见到那位可爱的小姑娘,哪怕是远远一瞥。再回首,依然失望。而归程依旧。

    而后母亲总是不愿耽误我的学习不让我再去卖蚕茧而无缘再见那位姑娘。考高中时我特意填报了陈子昂的故里金华中学,上学的路可以经过那处农家小院,也许能够再见到那位可爱的小姑娘。上学那天,我背着行囊早早地从家里出发,放弃了和同伴同行的机会,踏着那条熟悉的小路,轻快地前往学校。经过那处农家小院时,梨树依旧却不见当年那位小姑娘。梨树上挂着一副千秋,千秋还在风中微微动荡,也许那位姑娘刚刚离开,也许那位姑娘也正去上学的路上。此后虽无数次打此经过却再也无缘见到那位姑娘。

    春天满树的梨花开了,原野的油菜花黄了,我想那花里一定有那位姑娘的笑声,她一定就是花之仙子,花之精灵;秋天到了,梨树枝头挂满了金黄的果实,看一看满眼希望,尝一口甜透心房。如此春花秋月,寒来暑往,当年的小姑娘一定也亭亭玉立,花是她的品质,果是她的善良。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也许她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正用她善良的品质培养千千万万她那样的小姑娘;也许她是一位医生,正用她那精湛的医术救死扶伤,挽救无数个绝望的生命;也许她是一位画家,正用她那生花妙笔,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她的画作里或许就有我当年的身影。

    尽管那一面之后再也无缘见到那位小姑娘,但她善良的品质深深地烙在我心里,影响着我的心灵,荡涤着我的灵魂,使我始终有一颗善良之心,包容之心,乐于助人之心。正是因为有千千万万那位小姑娘那样善良的品质的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秀文化才得以传承。不论你在哪里,你都会以你的善良品质影响你身边的人,感染你周围的人。

    我心灵深处那位可爱的小姑娘,你还好吗?

    学门教育网带来:记忆深处的小姑娘

猜你喜欢
  • 1999年9月1日,齐齐哈尔铁路六小一(3)班里,有两位特别的同学。一个是30多岁的妇女,为了不影响后排同学的视线,她弓着身子,蜷缩在一个小板凳上。她的同桌是个孩子,一双空洞的眼睛东张西望,老师领着大家朗读课文,他却一声不吭……这是一个妈妈...
  • 情人节到了,安妮没有男朋友,她只能待在家里。安妮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很少出门。她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她的脸上有一个胎记。这个胎记,影响了她的美丽,否则,她是一个非常美丽动人的女孩。她所有的工作,都是在家里完成。虽然安妮也有自己心仪的男孩,但是她...
  • 她们,一个是中国媳妇,一个是英国婆婆!本文主人公李晓林在远嫁伦敦后,遇到了一个在教育方式上大胆、另类,和自己的想法迥异的洋婆婆。为了儿子的教育,李晓林和洋婆婆之间矛盾重重,甚至发生了多次激烈的争执。然而,爱子心切!这对异国婆媳几经磨合,终于...
  • 2014年5月,方海鹰家庭荣获全国“最美家庭”称号,作为安徽省唯一当选代表应邀到北京人民大会堂参加全国100个“最美家庭”颁奖仪式。这个特殊的家庭缘于上世纪80年代南疆前线一场惨烈战斗前夜,两位同乡战友在木棉树下立下血誓:谁能活着回去,谁就...
  • 第一次她与男友吃饭,哦,不,是以前的男友了,是在一家淡水鱼餐馆。那时,她刚大学毕业,很矜持,话很少,只低低地笑。一条鱼,一条叫不出名字的鱼,是那天饭桌上的唯一的一个荤菜。鱼身未动,男友先掀起鱼眼放在他的面前:“喜欢吃鱼眼吗?”她不喜欢,而且...
  • 这是一个真情互馈的爱心故事。17年前,一对夫妻在自家门口捡到了一个弃婴,从此他们把这弃婴当亲女儿抚养。17年后,夫妻俩相继患上了绝症,丈夫离开人世后,妻子也躺倒在医院的病床上,她无奈地托人寻找养女的亲生父母。当孩子的生父得知之一切后,发誓倾...
  • 2009年2月21日,武汉市解放公园“相亲角”,这个江城老爸老妈为儿女找对象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位十四五岁的小姑娘,手举牌子,上书“万元替母征婚”,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个感人至深的再婚家庭的故事也被徐徐揭开……顶梁柱倒了年,在外企做经理助理的...
  • 她是个狐狸精林小媚第一次来我家的时候,家里每个人的脸都是阴沉的,没人喜欢她。就是因为她,我的父亲跟母亲离婚了。半年后,她和父亲领了结婚证,没举行婚礼,把自己简单的行李搬过来,就算是把自己嫁了。第二天,她回娘家的时候,坚持带上了我。她的父亲看...
  • 春寒料峭的3月,她照例骑着自行车往邮局赶。工作人员已经认识她:“韦阿姨,这次又要寄什么?”她拿出一双粉红色的婴儿鞋,笑着说:“这双小鞋子不错吧,这个季节涵涵正好可以穿。”她填写的收件地址是北京的一家医院,涵涵是和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一个脑瘫...
  • 深夜时手机“滴滴”的响起来。是手机报。他躺在床上,拇指在导航板按上来按下去。最后一行是天气预报,显示“明日气温”是-8℃。“你明天来吗?”他把头埋进被子,一个字母一个字母按着:“明天零下八度,给我带厚衣服。你也多穿点。”他犹豫了一下,又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