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上大学读医科

    扬州大学医学院,有一个很特别的新生——罗寅。首先他是个25岁并且已经当了爸爸的“高龄”新生;其次他曾毕业于另一个名牌大学的热门专业;第三,他在上海曾拥有一份月薪7000元的工作。

    这些背景和他现在大一新生的身份相比,实在让人充满好奇。而他的答案是:这一切都是为了梦想。

    6年前,梦想曾离他远去

    罗寅是河北人。从中南大学自动化专业毕业后,他被上海中意通讯公司聘用,月薪7000元。之后,他结婚生子,生活平静又让人羡慕。然而在平静的背后,罗寅依然对一件事耿耿于怀。

    罗寅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个医生,而自己的“医生情结”源于母亲。母亲是护士长,罗寅小的时候常常会溜到医院里去。“一个7个月大的早产儿,大家都以为他活不下来,但是,通过医生的努力他得救了。虽然第一声啼哭还有些微弱,但那种生命获救的快乐是那样震撼着我!”罗寅说,那些生命存活下来的欣喜,支撑着他一定要成为一名医生的梦想。

    但他决定当医生的想法却首先遭到了母亲的强烈反对,理由是这份工作太辛苦、风险太大。为了不让母亲伤心,罗寅违心地填报了自动化专业,和学医的梦想失之交臂。

    大学时候,罗寅最羡慕的就是那些对自动化专业有兴趣的人,他时常呆呆地望着在那里兴致勃勃学习的同学,同时想象着自己在解剖室里的情景。

    大四的时候,罗寅偶然认识了一位美国外教,他本来是学建筑的,28岁又开始学医。这位外教的信念是:人生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应当体会不同的生活,特别是要干自己喜欢干的事。一番话,把罗寅最初当医生的梦想又激活了。

    梦想超越50万

    大学毕业后,罗寅来到上海工作。

    “工作很紧张,但一有空闲,那个梦想总是像只小猫一样,时不时地来‘骚扰’我。我见过很多在上海‘漂’的人,为了生存,做着不喜欢的事情,到了三四十岁的时候依然彷徨不安,我不想做那样的人。”这样的想法,终于使罗寅决定让那个梦不再只是梦。医学专业不同于其他专业,非本系统人员攻读本科必须脱产学习。罗寅只有破釜沉舟,重新参加高考,再读大一。

    罗寅开始鼓起勇气和父母、妻子沟通,诉说自己的痛苦。令他意外的是,原先家里最强劲的“反对派”——母亲,最终“倒戈”,变成了最大的“支持派”,因为她不愿看着儿子不快乐。

    有人帮罗寅算了一笔账,以年薪8万元计,5年的脱产学习加上学费等开支,保守计算,为了完成学医这个梦想,罗寅直接损失50万元左右。面对这个数字,罗寅认为,50万元绝对不是个小数目,但与自己的梦想相比,损失50万他觉得值得。

    下定决心后,罗寅向单位提出辞职,在一片疑惑不解的目光中参加了高考补习班。只“补习”了两个多月的罗寅参加高考,最终被扬州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录取。

    不一样的大学生活

    从此,罗寅和比自己小六七岁的“小同学”们一起开始了他又一次的大学生活。从月薪7000元的“白领”到集体宿舍里的大一新生,从两岁孩子的爸爸到18岁少年的下铺兄长,这一次的大学生活,绝对不一样。

    罗寅住在21号楼506室。石头砌成的地坪上分立着8张上下铺的床位,木床有些陈旧,宿舍里没有空调。罗寅并不讳言,他之前的生活质量和现在的校园生活有着明显的差距。望着没有空调甚至也没有装吊扇的天花板,罗寅耸耸肩,说:“大家不都是这样的吗?没有什么不习惯。”

    罗寅在自己的抽屉里藏了一只紫色的烟灰缸,他熟练地点燃一支烟。“舍友们在时,我都会到走廊里去抽。”他笑着解释,“只是会觉得孤独,尽管他们觉得跟我没有差异,但我清楚地感觉到了我们之间的代沟。”罗寅说,有的时候,他更喜欢跟辅导员郑老师聊天,作为同龄人,可以聊的话题很多,彼此之间更容易相互理解和接受。

    和罗寅一起住的同学,都说很少能看到罗寅开怀大笑。“他们觉得我很神秘,事实上我只是觉得压力有些大。做出这个选择,除了被人质疑,最重要的是影响了家人的生活品质。我原本可以给他们买更大的房子和漂亮的车子,但是现在,我的费用一半来自自己当初的积蓄,一半来自父母。”罗寅自嘲地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也是半个“啃老族”。

    “坦白说,当初我已经准备放弃来报到,是我老婆逼我来的。在一起那么久,她一直知道我想要什么。”罗寅说,对于家人他充满感激。“虽然我暂时不能给他们更好的生活,但是我相信,我给了他们生活会更好的希望;作为一个父亲,也许我暂时不能给儿子一个更好的物质环境,但是我身上这种执著追求梦想的精神,勇于改变命运的勇气,是对他最好的教育,将是他一生的财富。”

    生活品质的下降、压力、孤独感,不一样的大学生活……罗寅已经开始承受自己的选择所要付出的代价。“会后悔吗?”面对这样的提问,他的答案是:“你能体会到多少年来的梦想终于实现时的快乐吗?”由于跟以前读书时常常会敷衍了事不同,这一次,他说自己将全力以赴。

    对于未来,罗寅虽然觉得因为太遥远而不敢做出太多的期许,但是,他却充满底气:“现在的医疗手段越来越多地依赖电子技术,而我的自动化专业背景将帮助我迅速融入到实践中去,因此我会比其他医生更具有竞争力。”

    “其实我并不觉得自己有什么效仿意义,因为生活很现实。我认为青年人就应该有所为,而不是沉沦在某种环境里;年轻人更应该奋进,坚持自己的梦想并勇敢地和命运作斗争。如果我的事情可以在社会上起到这样的作用,我相信这比我个人出名有意义得多。”

猜你喜欢
  • 开市大吉我和妻子干了整整一个月,把她祖父在镇上的铺子改成一家崭新的小餐馆,号称“我们的家”。第二天是开张的日子,黎明时分,一声巨响吵醒妻子,她忙把我摇醒,窗外风雨交加,大树被连根拔起。“最好去看看餐馆怎么样了。”我说道。开车临近镇子时,飓风...
  • 卤蛋上的爱心二十年前的一个黄昏,一名大学生模样的男孩,久久地徘徊在一家刚开业的小型自助餐馆的门口。待客人大都离开了之后,他才面带羞涩地走进店里:“请给我一碗白饭,谢谢!”年轻的老板夫妇,虽然对他只要饭不要菜的行为感到纳闷,但也没有多问,立刻...
  • 用拥抱回报拥抱在美国有一个非常富有的男人,由于他很富裕,不论是左邻右舍还是外地人都认识他或知道他。通常,他的门铃响起时,门外总是站着请求募捐的人。有时,按响门铃的是某个陷于困境的邻居,于是他面带微笑地拥抱一下来人,并大方地将一把钞票塞到他的...
  • 生存游戏的意外结局杰夫是贫民窟长大的孩子,他和外婆在一间低矮的房屋里相依为命,靠每月定时发放的政府救济金生活。当伙伴还在梦想通能运河,迪斯尼乐园玩一次的时候,早熟的杰夫已经有了比他们更远大的理想:我将来一定要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永远离开这...
  • 在葡萄牙吃“电话官司”不管你信不信,把邻居家的电话告诉别人,竟会吃官司,这在国内是不可思议的事情,但在葡萄牙,却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我和先生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葡萄牙波尔图留学。2001年6月,我们在波尔图郊外买了一栋两户连在一起的两层别墅。...
  •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美国黑人杰西克·库思是当时美国一家名不见经传的小报记者。因为种族歧视,在那家报社中他感到四面楚歌,受人排挤。与别人交往更成了他最头疼的事情。那时,美国的石油大王哈默已蜚声世界,报社总编希望几位记者能采访到哈默,以提高报纸...
  • 猫人我喜欢钓鱼。我一向认为登上高山呼吸新鲜、凉爽的空气是再好不过的放松方式。我最喜欢垂钓的地方是一个湖,它位于加利福尼亚一座高山中的小镇附近,小镇仅有一个小型加油站。从我住的地方到湖边约3小时车程。每年冰消雪化时,我就带上垂钓用具,开着旅行...
  • 感谢所有的人三年前,在全市邮政系统改革中,我因为业务熟练,被调到中心局工作。中心局处于这座城市的中心,而我负责的又是取、汇款业务,所以,每天都忙得焦头烂额。一天早晨刚刚上班,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就来到我的窗口办理汇款业务,他把单子填好后连...
  • 珍藏美丽那是3年前的事,一笔生意出了点事,可能会导致赔偿。我找律师商谈对策,结论是能证明赔偿责任的证据只在我们手里,法庭支持赔偿的证据不充分,赔偿只能是当事人良心上的事。从律师楼出来,在我要开车门时,几步远一个年轻女子向我走来,问:“请问,...
  • 鞋的记忆托尼·尤克脸涨得通红,觉得浑身不自在。为什么老师总是盯着他?她的嘴唇还似乎不满意地蠕动着。托尼才10岁,非常崇拜他的老师汉森太太,一个脸上总是挂着宁静微笑的身材修长的妇女。有一次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她抚摸着他的头,告诉他,他知道这个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