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隐藏的父爱

    母亲急匆匆地打来电话:“快……快回家,你父亲又犯病了……”电话里传来母亲急促的声音。

    我丢下钢笔,一路疯跑。

    等赶到医院,父亲已经从抢救室出来了。大夫告诉我,父亲是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已经度过了危险期。

    看着病床上干瘪皱巴、鼻上插着氧气、身上布满了监测仪管线的父亲,我甚感生命的脆弱,但是又心存感激,因为许多人感慨:父母在,尚有来处;父母无,已剩归途。即使我们的父亲老弱病残,但只要看见他在,我的心里便踏实多了。在我30岁之前,我一直认为父亲是一个不会爱的男人,因为不管是家里的吃喝穿,还是侍候老人都是母亲在操心,而父亲不是忙他的工作,就是静静地在书房码他的字。

    我终于读懂了一份隐藏的爱!

    父亲痴迷文学,即使现在退休在家,仍是十年如一日,坚持每天码300字。现在,他见了人总是说,人上了年纪,更应该多读书,只有多读书大脑才不会萎缩。自从我生活遭遇打击以后,父亲就一直鼓励我多看书。他说,人在孤独无助的时候,书是最好的朋友,阅读不仅可以让人心中生出无数光芒和力量,还足以穿过痛苦和黑暗。他担心我懒惰不出去买书,每次把自己看完的报纸或书刊,都用塑料袋提到我家,然后用双手郑重其事地递给我。这是一个多么轻微的动作,每当我从他手里接书的那刻,一种欲望总是促使我抬起头,仔细端详渐渐消瘦的父亲,努力想象那曾经壮健的体魄和他轰轰烈烈的事业。

    父亲是一个苦命人,三岁丧母,中年丧子。可是生活没有将父亲变成一个懊丧的怨天怨地的男人,而是用他的心锲而不舍地衔着乐观。他年少参军,一生与书为伴。在青海当兵的时候,他利用一切业余时间,研读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并通过自学考上了甘肃师范大学中文系。父亲复原回到陕北老家后,看到县上的文学事业还处于低谷,就立刻给县上的领导写了申请,而后在县文化馆义务办起了文学写作班。工作之余,为了团结更多的文学爱好者参加到家乡文艺宣传队伍中来,父亲又在县领导的支持下,创办了县上第一家文学社,吸收的会员都是热爱文学的青年。没过多久,一张凝结了父亲辛勤汗水,散发着泥土芬芳的油印小报问世了,父亲任主编。而小报的编辑、插图、刻写、校对、印刷、邮寄等费用大都由他一人承担。白天,父亲要为生计而劳作,晚上,他就一头扎进了仅有十平方米的编辑室。小报是免费赠送的,别说没有稿费,就连购买蜡纸、油墨等材料的钱都得自己掏。

    小区里的很多人知道他,他们说父亲很不平凡,40年写了20本书,六百多万字,县上的好多文人曾经都接受过他的指导,而且他带出來的学生现在好多都是文学界的骨干;还有他亲手创办的县城有史以来第一份文学杂志,曾经被很多人喜爱……

    前年腊月,当听说我要外出学习两年时,他竟然不顾寒风,拄着拐棍一点一点地挪到大门外的包子店,给我买最爱吃的酸菜包。等我找到他时,他正左脚轻轻地抬起一点,向前迈上一小步,右脚再慢慢地拖向前,一点一点地往回挪,而且怕酸菜包凉了,他竟然敞开棉袄,把包子用食品袋包好放在衣服里保温。看到父亲艰难的动作,我终于忍不住内心的火气,跑到跟前就对他大吼:“这么冷的天,你出去万一感冒了,万一跌倒了,万一脑梗心梗了,万一……”父亲像一个犯罪的孩子,站在我的面前不知所措,他颤颤巍巍地从棉衣里拿出酸菜包,口齿不清地向我解释个不停。最后,当我脸上沾满感动的泪水时,他又伸出那双粗糙而干枯的大手为我擦泪,并用另一只手不停地指着酸菜包,示意我赶紧趁热吃……

    在此后离家的两年里,我对自己那天的态度总是万分自责。每次在微信上和父亲视频,我看到他眼中满是留恋、牵挂与慈爱。我知道,他将继续隐藏自己对儿女的那份关爱,儿女们将继续成为他日后担心的主要内容。而就在挂断视频的每一瞬间,我总是会一次次想,也许千千万万的中国父亲,都如我的父亲一样,内心深爱着自己的孩子,但并没有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份隐藏的爱有些也许直到老也不会说出来。

    看着躺在病床上的父亲,我的眼泪一直往下掉,这一件件往事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一一回放。年轻的时候,经常抱怨父亲是一个不懂爱的男人,可是作为女儿,自己又为老人做过些什么呢?没有,什么都没有,年轻的时候自己爱吃、爱玩、爱打扮,身在校园,痛恨书本。是父亲,他任劳任怨地供女儿完成一份又一份学业;是父亲,用自己的言传身教让女儿成了一位有担当有责任而且喜爱阅读的人。而今,当我也可以洋洋洒洒地码字,也可以用文字换取一点稿费,这,无不是父亲的功劳啊!

    但是,当我回报父亲这份隐藏的爱时,岁月却让他从一个干练、伟岸、挺拔的男人变成了一个瘦小、干枯的丑老头儿。有时候,文字是优美的,但有时候,文字又是残酷的。虽然现在,我的父亲也用上了“老态龙钟”“风烛残年”这样的字眼,但他在我们心中依然是那座巍峨的大山,这座山看似沉默,但里面都是爱的柔软,抗严寒,化冰雪,为儿女们遮风挡雨,撑起一片灿烂的天!

猜你喜欢
  • 扔掉铁饭碗要造火车今年39岁的郝金喜是安徽明光人,他家门口就有一条铁路。小时候,每天放学回家,他一定要到铁路附近玩上一会儿。长长的铁轨总让人感觉没有尽头,郝金喜当时的梦想就是长大了要造火车。后来,他考入上海铁道大学机车制造专业。1997年大...
  • 一个人拍出一部世界电影史上票房冠军的电影已是功成名就了,时隔13年之后,这个人又拍出了一部票房亚军电影,而且这个数字还在被刷新,有可能超越曾经的冠军,而居于冠军之位。这个人就是导演詹姆斯·卡梅隆。两部电影分别是全球票房18亿美元的《泰坦尼...
  • “不走寻常路”是美特斯·邦威的广告语,周成建和美特斯·邦威的10年,也正是这样一条不寻常之路。“借鸡生蛋”和“借网捕鱼”自创品牌之后,有限的资金成为企业发展最大的瓶颈,启动资金只有几百万,这让周成建左右为难:满足市场需求需要成倍购买机器扩大...
  • 生于香港,海外求学,转而向内地发展,这是罗康瑞的大致人生轨迹。与他的香港富商的父辈们不同的是,他将未来几乎都赌注在中国内地。FT曾撰文评价他:罗康瑞成为香港新一代企业家的象征——他们在本土的发展受到阻碍,但在中国内地找到了更大的机遇。事实确...
  • 娃娃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她就是徐新。正是这个女人,用独到的眼光和敏锐的判断,让十多家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一飞冲天。其中三位创业者还进入了福布斯富豪榜前一百名。29岁的丁磊执著于互联网,徐新交给他500万美元,于是有了三大门户网站之一的网易。...
  • 从只有几张沙发的一家小店,做到资产过亿的伊利诺依老板,史晓燕仅用七年时间就完成了自己人生的大翻转。大胆跳槽的女护士史晓燕曾经是协和医院的护士,三个可爱孩子的母亲。她丈夫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归之一。这位33岁才开始走出家门的全职太...
  • 网络炒作似乎已成一门显学,这个领域的书籍直追成功学、厚黑学,某大学还曾开设过“新闻炒作学”的课程。网络炒作又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曾经炒作过苏紫紫、干露露等人的网络推手线永京,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没有好创意时,就脱,先脱再说。在人们的印象中,这...
  • 中国家电30年,历次价格战一一贯穿,从制造到零售,从线下到线上,回肠荡气、人仰马翻。如今京东刘强东正在风头上,然而怎能忘记昔日家电圈两位价格战带头大哥有过的峥嵘岁月。在你围观“电商大战”的时候,本文为你盘点中国家电(制造、零售)史上最有名的...
  • 京东发战书 ,“美苏”应战此两条微博一出,立刻在业内引发轩然大波。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先是在微博上表示“只有那些没有底气的企业才会在嘴上炒作低价,亏本赚吆喝先考虑自己能否活下去”,然而没过多久,其又在微博上称“保持价格优势是我们对消费者最...
  • 体育竞赛的迷人之处就在于结果的不可预期,每年奥运会上,老将夺冠的同时黑马不断涌现。但是,正因为其不可预期,使体育营销投入变成了一场豪赌。当刘翔再次折戟奥运,单脚蹦过终点时,耐克营销团队第一时间的表情是错愕,但是这种表情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