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舌颊生疮,咽喉肿痛,面热口干,目赤 结核,痈疮肿痛。又治伏暑燥热,疮疹余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涩。
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干) 甘草(炙,各二十两) 大栀子仁(微炒) 连 翘(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食后,临卧,用新水调服,小儿半钱,临时更量儿大小,以意 加减。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治大人、小儿腑脏积热,烦躁多渴,舌颊生疮,咽喉肿痛,面热口干,目赤 结核,痈疮肿痛。又治伏暑燥热,疮疹余毒,及大便下血,小便赤涩。
川郁金(用皂角水煮,切作片,焙干) 甘草(炙,各二十两) 大栀子仁(微炒) 连 翘(
上为细末。每服一大钱,食后,临卧,用新水调服,小儿半钱,临时更量儿大小,以意 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