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论积热证候

    (附咽喉、口齿、眼目)论积热咽喉痛 上焦壅热,心经烦渴,腮颔结核者,可与玉屑无忧散、牛黄凉膈丸、消毒犀角饮、四顺饮、解毒丸、积热三黄丸。口舌生疮,可与碧雪、龙脑饮、玉屑无忧散、甘露饮、硼砂丸。咽喉肿痛,咽物有碍者,可与如圣汤、八正散、四顺饮、龙脑饮、甘露饮、洗心散、牛黄凉膈丸、犀角饮、薄荷煎、石龙散。积热小便不利者,可与导赤丸、五淋散。

    大便不通,服清心饮、三黄丸、洗心散。

    论喉闭、喉风证 自其风邪客于喉间,气郁而热,则壅遏而为喉疼。自其热气生于肺胃,风毒蕴隆,则肿结而为喉痹。其证若悬痈生于上,虽不关于咽喉,所以暴肿者,抑亦热气使然也。咽喉悬痈,关要所系,病不急疗,皆能杀人也。喉闭、缠喉风者,可与解毒丸、洗心散、玉屑无忧散、碧雪,甚者解毒雄黄丸。

    论牙齿疼痛 牙齿疼痛,其证不一。有热痛者,满口齿浮,因上膈有热而痛者。有虚痛者,皆因肾经虚惫,虚热之气上攻而痛。有风 牙痛者。须用仔细详证,方可服药。齿龈浮肿,口内气热,满口齿浮而动,此热证也,可与四顺饮、甘露饮、洗心散、龙脑饮、清心饮子、八正散,次煎升麻葛根汤灌漱吐去,兼吃些小不妨。肾经虚惫,虚热之气上攻齿痛,及老、弱人齿痛者,可与黄 丸、安肾丸、鹿茸丸、八味丸,次用赴筵散擦之,以升麻葛根汤灌漱。风注牙齿疼痛,后生壮实者,可与细辛散、赴筵散揩擦,去风吐出痰,良久以升麻葛根汤灌漱即吐,次与黑神丸、乳香丸、白龙丸。饮酒齿痛者,以井花水洗漱,或百药煎泡汤冷含咽,或缩砂嚼敷通用。

    论眼目诸证候 眼目昏暗,视物不明,不肿不痛不赤,亦无翳膜,此内障证候也。或见黑花,或有冷泪者,是脾肾俱虚,不可便服凉药,只可与明眼地黄丸、菊睛丸、驻景丸、还睛丸、绵鸠丸、决明丸。寻常肝有风热,眼痒涩,昏暗有泪,视物不见,只可与菩萨散、决明散、还睛丸、拨云丸、菊花散、密蒙花散。肾风眼痒,四生散、秦皮散、汤泡散,紫金膏洗,春雪膏点。外障翳膜侵睛, 肉久病者,空心可与驻景丸、菊睛丸,食后服决明丸、拨 .. 云 .. 涩 .. 饮 .. 痛 .. 菊 ..

    论诸血热妄行 凡吐血、衄血不止,昏眩目黄者,可与龙脑鸡苏丸、薄荷煎、四物汤加荆芥煎。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太平惠民和剂局所 朝代:初刊于宋•元丰年间 年份:公元1078年-1085年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公元 1151 年)宋.陈师文等撰。十卷。收集当时医家及民间常用有效方剂,剂型多用丸散,便于服用保存,是当时的配方手册。

    作者:
  • 作者:
    未知
  • 作者:
    戴思恭
  • 《汤头歌诀》(公元 1694 年? )清.汪昂(讱庵)着。一卷。按照《医方集解》分门,把方剂的组成主治等编成歌诀,以便记诵运用。

    作者:
  • (公元 1298 年)元.王好古(进之、海藏)撰。三卷。依据《内经》有关药理的论述,以及张洁古《珍珠囊》和李杲《 药类法象》、《用药心法》等,对于药物的气味阴阳、升降浮沉、君臣佐使 等分析较为深入。

    作者:
    王好古
  • 作者:
    龚居中
  • 作者:
    李子毅、
  • 作者:
    闵纯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