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吐泻名曰霍乱,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凡上吐下泻,两腮红赤,遍身热,口作渴,吐泄时多而出物少者,此属于热。用五苓散煨干姜治之,或用煨姜汤澄冷调服益元散,神效。
凡上吐下泻,面胱白,足冷。腹痛,多啼哭,不作渴,吐泻时少而出物多者,此属于寒,用理中汤治之。甚者,加附子乌梅效。以上二症,皆不阻乳食。
凡吐泻出物酸臭,面黄,不喜饮食,腹常作痛者,此食积也。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久,身瘦作热者,只用集圣丸治之。
祖传治吐泻,不问寒热虚实,只用胃苓丸,煨姜汤送下,即安。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细未,或煎服,或冷水调服。
凡吐泻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加惊搐者,不治。口舌生疮,手足冷,身热,此阴降阳升。脾气中绝者,不治。
西江 月大凡男女吐泻,阴阳顺逆当明,男逢泻甚下无阴,女子吐多不应。出物多而数少,此为寒盛相侵。如逢物少数频频,火盛细加体认。
吐泻若是同见,此名霍乱阴阳,只用一剂理中汤,上吐下泻了当。服此若还不效,再加热附煨姜,乌梅作引是良方,莫与俗人夸奖。
吐泻时时作渴,诸般汤药无灵,饮汤饮水腹膨膨,束手坐观死症。急用伏龙饮子,时时与吃调停;须臾吐止火邪宁,才与理中对症。
吐泻分为三症,食积、寒、热当知,面黄粪臭恶乳食,此症方为食积。若是身热作渴。宜为热症袪除,面白身寒腹痛时,正是虚寒之疾。
食积宜行转取,灵应去积为宜,如逢热症又何如,益元五苓为主。寒症理中可用,甚加附子乌梅,寒热总用胃苓奇,吞用干姜煎水。
中医饮食营养学是在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应用食物来保健强身,预防和治疗疾病或促进机体康复以及延缓衰老的一门学科。本课程主要由北京中医药大学尤海燕老师主讲,国讯医药网络科技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制作而成。 整个课程包括上篇总论和下篇各论两部分,上篇主要为中医饮食营养学的基础理论,共四章;后篇主要讲述各种饮食的临床应用,分为十二章。
吐泻名曰霍乱,其症有三:有寒、有热,有食积。
凡上吐下泻,两腮红赤,遍身热,口作渴,吐泄时多而出物少者,此属于热。用五苓散煨干姜治之,或用煨姜汤澄冷调服益元散,神效。
凡上吐下泻,面胱白,足冷。腹痛,多啼哭,不作渴,吐泻时少而出物多者,此属于寒,用理中汤治之。甚者,加附子乌梅效。以上二症,皆不阻乳食。
凡吐泻出物酸臭,面黄,不喜饮食,腹常作痛者,此食积也。以丁香脾积丸推去其积,后以集圣丸调之。
凡吐泻久,身瘦作热者,只用集圣丸治之。
祖传治吐泻,不问寒热虚实,只用胃苓丸,煨姜汤送下,即安。
益元散(又名六一散,又名天水散)
滑石六两,甘草一两,为细未,或煎服,或冷水调服。
凡吐泻不止,作渴不休者,不治。加惊搐者,不治。口舌生疮,手足冷,身热,此阴降阳升。脾气中绝者,不治。
西江 月大凡男女吐泻,阴阳顺逆当明,男逢泻甚下无阴,女子吐多不应。出物多而数少,此为寒盛相侵。如逢物少数频频,火盛细加体认。
吐泻若是同见,此名霍乱阴阳,只用一剂理中汤,上吐下泻了当。服此若还不效,再加热附煨姜,乌梅作引是良方,莫与俗人夸奖。
吐泻时时作渴,诸般汤药无灵,饮汤饮水腹膨膨,束手坐观死症。急用伏龙饮子,时时与吃调停;须臾吐止火邪宁,才与理中对症。
吐泻分为三症,食积、寒、热当知,面黄粪臭恶乳食,此症方为食积。若是身热作渴。宜为热症袪除,面白身寒腹痛时,正是虚寒之疾。
食积宜行转取,灵应去积为宜,如逢热症又何如,益元五苓为主。寒症理中可用,甚加附子乌梅,寒热总用胃苓奇,吞用干姜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