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查古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胀满专属于肺,有虚胀,积胀,热胀,寒胀。
虚胀者,或因吐泄,或误服下药,致成胀满着,此宜补中调气,利小便,以四君子汤去甘草,加厚朴、陈皮、苍术。木香、木通治之。盖中满忌甘草,所以去之,若厚补乃胀满必用之药。
积胀者,腹中原有食积结粪,小便黄,腹时作痛,微喘脉实,时时饮水,又不能食者,可下。用丁香脾积丸,下后,以集圣丸调之。
如脾胃素弱,不能消导运化,伤食作胀者,先补脾,四君子汤去甘草,加厚朴。陈皮、砂仁,后以脾积丸下之。后又补脾,集圣丸主之。轻者,只以保和丸调之。
热胀者,浑身壮热,面赤烦躁,大便秘,此因胎禀素厚,误服药而致者,急以三黄丸下之。不通者,用胆导法,下后,以胃苓丸调之。
寒胀者,因寒积郁结而胀,手足厥冷,面青气急。先以塌气丸治之,后以胃苓丸调之。
凡胀满喘急,除寒胀一症,其余俱以葶苈丸治之。
亦有遍身疮疥,因淋洗涂搽,逼毒归内而腹胀者,轻则败毒散治之,重则解毒丸下之,疮出胀消而愈。如面青黑,气上急,手足冷,目直视,或目闭呕乳者,皆不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