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逍遥散

    逍遥散

    【出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分类】和解剂-调和肝脾

    【组成】柴胡(15克)当归(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生姜(15克)薄荷(6克)炙甘草(6克)

    【功效】疏肝解郁,健脾和营。

    【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作胀,脉弦而虚者。

    【用法】酌定用量,作汤剂煎服。

    【禁忌】斟酌。

    【方解】逍遥散为肝郁血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肝为藏血之脏,性喜条达而主疏泄,体阴用阳。若七情郁结,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肝体失养,皆可使肝气横逆,胁痛,寒热,头痛,目眩等证随之而起。“神者,水谷之精气也”(《灵枢·平人绝谷篇》)。神疲食少,是脾虚运化无力之故。脾虚气弱则统血无权,肝郁血虚则疏泄不利,所以月经不调,乳房胀痛。此时疏肝解郁,固然是当务之急,而养血柔肝,亦是不可偏废之法。本方既有柴胡疏肝解郁,又有当归、白芍养血柔肝。尤其当归之芳香可以行气,味甘可以缓急,更是肝郁血虚之要药。白术、茯苓健脾去湿,使运化有权,气血有源。炙甘草益气补中,缓肝之急,虽为佐使之品,却有襄赞之功。生姜烧过,温胃和中之力益专,薄荷少许,助柴胡疏肝郁而生之热。如此配伍既补肝体,又助肝用,气血兼顾,肝脾并治,立法全面,用药周到,故为调和肝脾之名方。

    【化裁】加丹皮、栀子,成为“加味逍遥散”。加地黄,成为“黑逍遥散”

    【附方】加味逍遥散、黑逍遥散

    【附注】

    【文献】方论张秉成:“夫肝属木,乃生气所寓,为藏血之地,其性刚介,而喜条达,必须水以涵之,土以培之之,然后得遂其生长之意。若七情内伤,或六淫外束,犯之则木郁而病变多矣。此方以当归、白芍之养血,以涵其肝,苓、术、甘草之补士,以培其本,柴胡、薄荷、煨生姜惧系辛散气升之物,以顺肝之性,而使之不郁,如是则六淫七情之邪皆治而前证岂有不愈者哉。本方加丹皮、黑山栀各一钱,名加味逍遥散。治怒气伤肝,血少化火之证。故以丹皮之能人肝胆血分者,以清泄其火邪。黑山桅亦入营分,能引上焦心肺之热,屈曲下行,合于前方中自能解郁散火,火退则诸病皆愈耳。”(《成方便读》)

更多中药材
  • 正常的月经周期是28天,如果月经提前了一周以上,这就叫做月经先期,月经先期呢,一般情况下也也主要由血热或者是血虚造成的。血热,主要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呢就是湿热,一种是虚热。实热主要就是有一些上火的表现,比如说便秘啊,口干舌燥,面部长疮啊之......
  • 熬夜对血管的损伤是特别大的,一般来说,我们11点到3点应该是在深睡眠的状态,这时候我们的血应该归于肝经了,可是如果你这时候还在熬夜,我们的血是在大脑的工作状态下,肝血相对就少了,这时候其实会出现两个很严重的问题。一个是滋养少了,我们要知道血......
  • 天王补心丹是一个著名的安神的方子,补益心脾,安神定志,睡不好觉的人又心脾两虚,吃点天王补心丹。补心丹用柏枣仁,二冬生地当归身,三参桔梗朱砂味,茯苓远志安心神,你看这个方子最后落在一句话,叫安心神,就是治疗心神不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叫天王......
  • 千金藤又名忍冬藤、鸡屎藤、公老鼠藤、野桃草、爆竹消、朝天药膏、合钹草、金丝荷叶、天膏药。藤本植物,无块根。卵形叶子,下面被白粉,盾状着生。夏秋开花,雌雄异株,伞形花序,再排列成复伞形聚伞花序腋生。朱红色球形核果。分布于江苏、江西、福建、浙江......
  • 其实脾气暴躁,打嗝反酸,口气重,大便干燥秘结,平时喜欢吃凉的东西,这种情况多数是肝胃郁热。首先肝郁,肝气郁结化火,肝火旺的人脾气暴躁爱发脾气,而且肝在味为酸,打出来的嗝有热,腐,酸,馊的味道。另外胃火,胃火旺的人口气也重,饭量大,吃完饭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