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至元己巳夏六月.予住于上都.佥院董彦诚.年逾四旬.因劳役过甚.烦渴不止.极饮 乳.又伤冷物.遂自利肠鸣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气亦冷.六脉如蛛丝.时发昏愦.众太医议之.以葱熨脐下.又以四逆汤五两.生姜二十片.连须葱白九茎.水三升.煮至一升.去渣凉服.至夜半.气温身热.思粥饮.至天明而愈.玉机真脏论云.脉细皮寒.气少泄利.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则虚者活.信哉.鲁斋许先生闻之.叹曰.病有轻重.方有大小.治有缓急.佥院之证.非大方从权急治则不能愈也.至真要大论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此之谓也.
《景岳全书》(公元 1624 年)明.张介宾(景岳)着。六十四卷。包括医论、诊断、本草、方剂、临床各科等。主张人的生气以阳为生,阳难得而易失,既失而难复,所以主张温补。
《济阴纲目》(公元 1620 年)明.武之望(叔卿)着。十四卷。对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的女科,加以评释圈点而成书。
至元己巳夏六月.予住于上都.佥院董彦诚.年逾四旬.因劳役过甚.烦渴不止.极饮 乳.又伤冷物.遂自利肠鸣腹痛.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口鼻气亦冷.六脉如蛛丝.时发昏愦.众太医议之.以葱熨脐下.又以四逆汤五两.生姜二十片.连须葱白九茎.水三升.煮至一升.去渣凉服.至夜半.气温身热.思粥饮.至天明而愈.玉机真脏论云.脉细皮寒.气少泄利.饮食不入.此谓五虚.浆粥入胃.则虚者活.信哉.鲁斋许先生闻之.叹曰.病有轻重.方有大小.治有缓急.佥院之证.非大方从权急治则不能愈也.至真要大论云.补下治下.制以急.急则气味浓.此之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