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启玄》(公元 1604 年)明.申斗垣(拱宸、子极)着。十二卷。论述外科各病证治,有图有方,叙述内服外敷,针灸灸烙、熏点、刀割等法,都切实可行。
作者:祁宏源,清代医家。浙江山阴县人。其祖祁坤为太医院判,精于外科。宏源家学渊源,亦精于外科医理,奉敕与吴谦同修《医宗金鉴》,其中之《外科心法》多为其家之经验,并以其祖之《外科大成》为蓝本修订而成。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陈实功(若虚,毓仁)着。四卷。所叙疾病百余种,每病列病理、症状、诊断、治法、成败病案,最后选列方剂。既重视内治,也强调外治,既主张早期手术,又反对滥施针刀。对截肢术、下颔正复术、死骨剔除术、鼻瘜肉摘除术、痔漏手术等有所发展。
色白者,因出痘服多凉药,血寒气滞,乘虚发毒,往往医家误为痘后火毒未尽治之,致流走患生不一,久则生管成漏,漏久内生多骨,害人不少。凡遇此症,应以流注法治,以小金丹消之。有贫家痘后,不服清火之剂,结成痘毒,其色红亮者,当以痈法治之。
马曰∶痘乃先天火毒,浆不足者,痘后必发毒。每生于关节移动之处,最为险恶,溃亦难敛,必生多骨。即骨出收口,筋节俱强,不能自如。初起均宜消散为是。皮白者,当和血化毒,用川芎、当归、二陈、僵蚕、忍冬藤、贝母等治之,外用生黄豆嚼烂涂之,可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