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胃肠动力检查手册》 5.5 肛裂

    肛裂是肛管下半部粘膜内层缺陷,由肛管外缘向齿状线延伸(图5.19)。

    裂口常在一段时间腹泻或便秘后发生,一部分可以自愈,一部分则转为慢性。因为裂口的下段区域受躯体神经支配,因此在排便时会有剧痛。

    当裂口受到刺激时会引起EAS反射性痉挛。

    【症状】

    · 潮湿,肛门分泌物渗出

    · 便血

    · 瘙痒,烧灼

    · 轻到重度疼痛,可和排便有关,也可无关

    · 由于排便引起疼痛而致便秘。

    肛裂

    图5.19肛裂——在肛管下半部分鳞状上皮层的一垂直裂口。

    【诊断措施】

    形态学诊断

    直肠指诊

    尽管可以提供重要信息,但由于肛裂病人的疼痛,通常不能进行此检查。

    直肠乙状结肠镜

    可以确定肛裂的部位和程度以及有关病理。

    功能性诊断

    肛门直肠测压

    肛裂的诊断无须肛门直肠测压,且并无常规测压指征。

    如做测压,可能会发现的异常如下:

    · 肛门括约肌高静息压

    · IAS舒张、EAS收缩正常——紧随IAS舒张后有一立即的“突然”收缩。

    · 当肛裂治愈后,此“突然‘收缩消失。

更多中医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