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脓泡)
万密斋治李氏子,一岁出痘,起发时,都似水痘。曰∶痘乃胎毒,五脏各具一症,肝为水泡,肺为脓泡,心为斑,脾为疹,肾为黑陷。此乃肝脏之症,喜皮肉浓坚,而色苍蜡。若皮薄色娇,不可治也。乃以四君子汤加黄 、防风、牛蒡,母子同服,十三日安。
梁大尹公子出痘,起发时多成脓泡。曰∶此险症也,治晚矣。越二日痒作而殒。
郑氏子九岁出痘,起发时,额上两颊皆成脓泡。曰∶逆痘,不可治也。痘症自有次序,初出一点,血化为水,水化为脓成而毒解矣。如苗而秀,秀而实。今方苗而秀,恐早发还先萎也。七日后更论,未及期,大痒而死。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温病条辨》(公元 1798 年)清.吴瑭(鞠通)著。六卷。依据叶桂的温热病学说,明确温病分三焦传变、阐述风温、温毒、暑温、湿温等病证的治疗,条理分明。
(附脓泡)
万密斋治李氏子,一岁出痘,起发时,都似水痘。曰∶痘乃胎毒,五脏各具一症,肝为水泡,肺为脓泡,心为斑,脾为疹,肾为黑陷。此乃肝脏之症,喜皮肉浓坚,而色苍蜡。若皮薄色娇,不可治也。乃以四君子汤加黄 、防风、牛蒡,母子同服,十三日安。
梁大尹公子出痘,起发时多成脓泡。曰∶此险症也,治晚矣。越二日痒作而殒。
郑氏子九岁出痘,起发时,额上两颊皆成脓泡。曰∶逆痘,不可治也。痘症自有次序,初出一点,血化为水,水化为脓成而毒解矣。如苗而秀,秀而实。今方苗而秀,恐早发还先萎也。七日后更论,未及期,大痒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