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养生导引法》 二十、鼻门

    作者: 胡文焕

    〔原文〕一法∶东向坐,不息三通,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患。交脚 坐,治鼻中患,通脚痈疮,去其涕唾,令鼻道通,得闻香臭。永行不已,彻闻十方。

    〔解说〕向东坐定,闭气不息三通,用手捻两鼻孔,可治疗鼻中疾患。两脚交叉盘坐,也可治鼻中疾患,并治脚上的痈疮,还可去除涕唾使鼻道通畅,能辨香臭。久行此功,可使嗅觉灵敏。

    〔原文〕二法∶踞坐,合两膝,张两足,不息五通。治鼻疮。

    〔解说〕蹲坐,合拢两膝,张开两脚,闭气不息五通,可治鼻疮。

    〔原文〕三法∶端坐伸腰,徐徐以鼻纳气,以右手捻鼻,除目暗,泪苦出,徐徐闭目吐气。鼻中息肉,耳聋,亦能除伤寒头痛洗洗。皆当以汗出为度。

    〔解说〕见“十七、眼目门”第四法。

    〔原文〕四法∶东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两孔,治鼻中息肉。

    〔解说〕见本篇第一法前半部分。

    【小结】

    本节对鼻病保健提出了以“手捻鼻两孔”“以右手捻鼻”和“不息三通”等功法。详解见“十四、补益门”。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汪宏
  • 作者:
    叶天士
  • 作者:
    周扬俊
  • 《温热经纬》(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着。五卷。搜集多种温热病著作,以《内经》,张仲景等之说为经,以叶桂(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之说为纬,辨别温病的伏气、外感、内容丰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宝诒
  • 《温疫论》(公元 1642 年)明.吴有性(又可)着。二卷。阐述瘟疫系戾气从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间, 其传变有九,辨证治疗和伤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