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问曰∶自下利,何以是太阴证?答曰∶下利出于肠胃,热传脾脏,熏灼肠胃,故有下利又问曰∶三阳合病,以及少阳阳明合病,俱有下利,何也?答曰∶三阳合病有下利者,外合三阳之经,内合阳明之腑也。少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亦合阳明之腑也。阳明内主胃腑故有下利。若不入腑,必无下利。今少阳之邪,传入太阴,太阴为脏,与腑相连,故有下利也。但宜分传经、直中。传经则下利肠垢;直中则下利清谷。寒热之药,由此而分,不可不谨。
《串雅内外篇》(公元 1759 年)清赵学敏(恕轩)撰。四卷。为赵氏记录整理著名“铃医”(走方医)宗柏云的学术经验,并为之增删而成。书中记载多种治法及有效方剂,要求做到简、验、便、廉。
问曰∶自下利,何以是太阴证?答曰∶下利出于肠胃,热传脾脏,熏灼肠胃,故有下利又问曰∶三阳合病,以及少阳阳明合病,俱有下利,何也?答曰∶三阳合病有下利者,外合三阳之经,内合阳明之腑也。少阳阳明合病,自下利者,亦合阳明之腑也。阳明内主胃腑故有下利。若不入腑,必无下利。今少阳之邪,传入太阴,太阴为脏,与腑相连,故有下利也。但宜分传经、直中。传经则下利肠垢;直中则下利清谷。寒热之药,由此而分,不可不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