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学纲目》 久漏疮

    作者: 楼英

    〔丹〕漏疮,须先服补药,以生气血,即参、 、术、归、芎为主,大剂服之。外以附子末,唾和作饼,如钱浓,艾炷灸,炷随漏之大小,便灸令微热,不可令痛。干则易之,干者再研为末,再和再灸。如困则止,来日再灸,宜至肉平为效。亦有用附片灸,仍用前血气药作膏药贴之。

    经云∶肉之大会为谷,肉之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邪溢气壅,脉热肉败,荣卫不行,必将为脓,内销骨髓,外破大 ,留于节凑,必将为败,积寒留舍,荣卫不养,肉缩筋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大寒留于溪谷也。此用附子灸者,盖此义也。

    梅师云∶肾移寒于脾,发为痈疽,少气。脾移寒于肝,发为痈肿,拘挛。又云∶诸痈肿此皆安生?岐伯曰∶生于八风之所变也。又云∶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圣济》云∶衣服之表易着寒,所得之源,大抵如此。

    或发不变色,或坚硬如石,或捻之不痛,久则然后变色疼痛,渐 而成脓,如泔而稀,久不能瘥,疮口不合,变易为疳漏,败坏肌肉,销损骨髓,以致痿跛,宜以此骨碎补丸主之。

    骨碎补 补骨脂 熟地 当归 续断 石楠 石斛 牛膝 杜仲 萆 附子 芍药 川芎 菟丝子 沙参 羌活 防风 独活 天麻 黄

    此方与大偻方相表里,各等分为末,炼蜜丸,空心盐汤服。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宜用羌活 防风 细辛 附子 甘草 川芎 续断 白芍 白术 当归 桂心 麻黄 黄 熟地此方与前骨碎补丸相表里。

    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陷脉为 ,留连肉腠, 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全文见阴阳门。)

    〔《精》〕桂附丸治气漏诸疮。

    桂心 附子(炮裂,米醋中浸,再炮三五次,去皮脐) 浓朴(姜制) 粉草(炙) 白术(各一两)木香(一分) 乳香(研,二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空心米饮下二三十丸。丹溪云∶《精要》治冷漏诸疮,与桂附丸,此冷只因疮久不合,风冷乘之,血气不潮而成也。浓朴虽温,其泻卫尤速,恐不若参、佐以陈皮,庶乎与病情相得。此方治冷漏疮,若寒而虚者,只以加味十全汤,随时令经络加减用之为当。又虚甚者,宜参 归术膏。

    陷脉散治漏疮,及二三十年瘿瘤,或大如杯盂,久久不瘥,致有漏溃。令人骨肉消尽,或坚或软或溃,令人惊惕,卧寐不安,体中掣痛,愈而复作。

    干姜(炮) 琥珀(研) 大黄 附子(炮去皮。各一两) 丹参(三分) 石硫黄(研)白石英(研) 钟乳粉(研) 乌贼骨(研。各半两)

    上为末,贮以瓷合韦囊,勿令泄气,若疮湿即敷,无汁即煎猪脂和敷之,以干为度。或死肌不消,加芒硝二两益佳。一法,胡燕巢一枚。

    〔子和〕小渠袁三,因强寇入家,伤其两胫,外廉作疮,数年不已,脓汁常涓涓然,但饮冷则疮间冷水浸淫而出,延为湿疮求治。戴人曰∶尔中焦当有绿水二三升,涎数掬。袁曰∶何也?戴人曰∶当被盗时,感惊气入腹,惊则胆伤,足少阳经也,兼两外廉皆足少阳之部,此胆之甲木受邪,甲木色青,当有绿水。少阳在中焦如沤,既伏惊涎在中焦,饮冷水咽为惊涎所阻,水随经两旁入疮中,故饮水疮中水出。乃上涌寒痰,汗如流水,次下绿水,果二三升,一夕而痂干,真可怪也。

    尝治足膝下至踝漏疮,通足肿大于好足二倍,行步不全,用五龙丸大下之者六番,每番皆五七行。下后用黄柏、苍术、 、芍、地、草、升、葛、星、半、牛膝、活石、桂调之,近三四个月而安。

    〔丹〕治漏疮川芎(半两) 细辛(二钱半) 白芷梢(二钱半) 甘草(细末)

    上每日作汤服,上疮食后,下疮食前,看疮孔大小,用隔年黄麻根刮去粗皮槌软,捻成绳子,捻入孔中,至不可入则止,日浅一日,疮用好膏药贴之。

    〔《本草》〕治 有头出脓水不止。以啄木鸟一只烧灰,酒调服一钱匕,立瘥。

    〔世〕神应膏治久漏疮,此宋褚防御治理宗久漏疮诸方不效,独此膏愈之。如肠毒、胃毒,为丸服之,神效。

    当归(一两一钱) 赤芍药 大黄(各一两五钱) 香白芷 官桂(各一两) 玄参(一两三钱)川续断(一两二钱) 莪术(一两) 生地(一两二钱)

    上九味,细锉用真香油二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锅内以文武火煎令黑色,滤去渣。如热天,用黄丹二十两,冷月十五两,旋旋下丹,不住手搅,试水中沉为度。不可令妇人鸡犬见。如漏有孔者,以膏送入孔内,外仍以膏摊贴之。

    〔海〕槟榔散治痈疽疮疖,脓溃之后,外触风寒,肿 僵硬,脓水清稀,出而不绝,肉腠空虚,恶汁臭败,疮边干及好肌不生。及疗疳 恶疮,浸溃不敛。方见疮疡敛疮口药,即木香、槟榔、黄连等分为末敷贴也。

    〔丹〕治漏外寒药。

    炉甘石(童便 ) 牡蛎粉

    上为极细末敷之。

    〔济〕乌金散贴恶疮疳 。

    橡 子二个,内一个实黄丹,一个实白矾末,相合定,用黑俏麻皮缠了,火内烧,研细,加麝香少许,洗净疮贴之。

    〔垣〕截疳散治年深疳 疮。

    黄连(半两) 白蔹 白芨 黄丹(各一两) 轻粉(一钱) 龙脑 麝香(另研。各半两)密陀僧(一两)

    上为细末,和匀干掺在 上,以膏贴之。

    〔丹〕取朽骨久疽,及痔漏中有者。

    取黑骨鸡胫骨,上等砒霜实之,盐泥固济,火 通红,取出地上,出火毒,去盐泥,用骨研细,饭丸如粟米大,以纸捻送入孔窍内,更用膏药贴之。

    〔《本》〕雄黄治疮疡尚矣。《周礼》疡医,凡疗疡以五毒攻之。郑康成注云∶今医方有五毒之药,作之用黄蝥置石胆、丹砂、雄黄、矾石、磁石其中,烧三日三夜,其烟上着,以鸡羽取之以注创,恶肉破骨则尽出。杨大年尝记其事,族人杨偶年少时,有疡于颊连齿,辅车外肿若覆瓯,肉溃出脓血不辄,吐之痛楚难忍,疗之百方,弥久不瘥。人语郑法,根据法制药成,注之疮中,少顷,取朽骨连两牙溃出,遂愈。信古方攻病甚速也。黄蝥,即瓦盒也。

    〔东〕久漏疮∶足内踝上一寸(灸三壮、六壮) 如在上者∶肩井 鸠尾肺脉微缓,为痿 。(缓者多热。全文见治虚实法。)

    〔垣〕疮医自幼至老,凡所经验,必须写之。尝记疳 恶疮,诸药不效者,取蛴螬剪去两头,安疮口上,以艾炷灸之七壮,一易不过七枚,无不效者。又法,用乞火婆虫儿灸之,同前法累验,神效,人皆秘之,往往父子不传。

更多中医书籍
  • 作者:
  • 作者:
    王肯堂
  •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作者:
  • 《伤寒贯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泾)着。八卷。根据病证治法的不同,把《伤寒论》条文重编为正治法、权变法、斡旋法、救逆法、类病法、明辨法、杂治法等类。

    作者:
  • 作者:
    柯琴
  •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广生)着。四卷。首论痈疽的脉、因、症、治、次依人体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种外科疾患的辨证处方。扩充了外科的治疗范围,丰富了外科的治疗方法。

    作者:
    赵濂
  • 作者:
    江考卿
  • 《伤科汇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着。十二卷。汇集清以前各家之说参以家传之法而成书。主要内容有伤科理论、解剖、手法、内外各证、医案、用药处方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