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公元 341? )晋、葛洪(稚川)着。八卷。用简易的处方和易得的药物,在仓促发病时可以应用。经梁.陶弘景增补,金.杨用道又加附方。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附∶愈痫丸、息神丸)
痫疯最为难治之证,因其根蒂最深,故不易治耳。愚平素对于此证,有单用磨刀水治愈者;有单用熊胆治愈者;有单用芦荟治愈者;有用磁朱丸加赭石治愈者。然如此治法,效者固多,不效者亦恒有之,仍觉对于此证未有把握。后治奉天王氏妇,年近三旬,得痫疯证,医治年余不愈,浸至每日必发,且病势较重。
其证甫发时作狂笑,继则肢体抽掣,昏不知人。脉象滑实,关前尤甚。知其痰火充盛,上并于心,神不守舍,故作狂笑;痰火上并不已,迫激脑筋,失其所司,故肢体抽掣,失其知觉也。先投以拙拟荡痰汤,间日一剂。
三剂后,病势稍轻,遂改用丸药,硫化铅、生赭石、芒硝各二两,朱砂、青黛、白矾各一两,黄丹五钱,共为细末,复用生怀山药四两为细末,焙熟,调和诸药中,炼蜜为丸二钱重。当空心时,开水送服一丸,日两次。服至百丸全愈。
奉天刘姓学生,素患痫疯。愚曾用羚羊角加清火、理痰、镇肝之药治愈。隔二年,证又反复,再投以原方不效。亦与以此丸,服尽六十丸全愈。
沈阳县乡间童子,年七八岁,夜间睡时骚扰不安,似有抽掣之状,此亦痫疯也。亦治以此丸,服至四十丸全愈。
此丸不但治痫疯,又善治神经之病。奉天赵××,年五十许,数年头迷心乱,精神恍惚,不由自主,屡次医治不愈。亦治以此丸,惟方中白矾改为硼砂,仍用一两,亦服至百丸全愈。因此丸屡用皆效,遂名此丸为愈痫丸。而以硼砂易白矾者,名为息神丸。
附∶制硫化铅法用真黑铅、硫黄细末各一斤。先将铅入铁锅中熔化,即将硫黄末四五两撒在铅上,黄即发焰,急用铁铲拌炒,所熔之铅即结成砂子。其有未尽结者,又须将硫黄末接续撒其上,勿令火熄,仍不住拌熔化之铅,尽结成砂子为度。待晾冷,所结砂子色若铅灰,入药钵细研为粉。去其研之成饼者,所余之粉用芒硝半斤,分三次冲水,将其粉煮过三次,然后入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