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查古籍
(公元 536 年? )梁.陶弘景(隐居)注。七卷。原书己佚,内容尚散见于《经史证类备急本草》中。集注是在《 神农本草经》基础上进行整理, 又增药 365 种, 分为玉石、草、木、果、 菜,有名未用六类。
学术价值:
首创用自然属性分类方法。确立综合本草的基本格式。
(公元 1116 年)宋.寇宗奭撰。二十卷。载药物 460 种,阐发药性较详尽,并指出用药要结合年龄老少、体质强弱、疾病新久等,对辨认药物的真伪优劣亦有详细阐述。
(公元 1564 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 27 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宝鉴醉仙散
治疠风遍身麻木。
胡麻子(炒)牛蒡子(炒)枸杞子蔓荆子(炒,各一两)白蒺藜苦参防风栝蒌根(各五钱)上为细末。每一两四钱,入轻粉二钱拌匀。每服一钱,茶清调,晨午各一服。
至五七日,于牙缝中出臭涎,令人如醉,或下脓血,病根乃去。仍量病之轻重、人之虚实用。病重者,须先以再造散下之。候元气将复,再用此药。忌一切炙浓味,只可食淡粥时菜。诸蛇以淡酒蒸熟食之,可以助药力。
通天再造散
治大风恶疾。
郁金(半两)大黄(煨,一两)皂角刺(黑大者,炒,一两)白牵牛(六两,半生半炒)为末。每服五钱。日未出,面东,无灰酒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