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古籍
  • 《医述》 耳鸣

    作者: 程杏轩

    耳鸣,以手按之不鸣或少减者,虚也;手按之而鸣愈甚者,实也。(《赵氏医贯》)

    凡暴鸣声大者多实,渐鸣声细者多虚。少壮热盛者多实,中衰无火者多虚。饮酒味浓素多痰火者多实,质清脉细素多劳倦者多虚。耳为肾窍,乃宗脉之所聚。精气调和,肾气充足,则耳目聪明。若劳伤血气,精脱肾惫,必至聋聩。故人于中年之后,每多耳鸣者,是皆阴衰肾亏而然。

    ○凡耳窍或损、或塞、或震伤,以致暴聋或鸣不止者,以手中指于耳窍中轻轻按捺,随捺随放,或轻轻摇动,以引其气,气至则窍自通。(张景岳)

    耳鸣如蝉,或时闭塞,作肾虚治不效。殊不知此是痰气上升,郁于耳中而为鸣,郁甚则闭塞矣。审其平昔,饮酒浓味,上焦素有痰火,只作清痰降火治之。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其人多欲,当见劳怯等证。(王节斋)

更多中医书籍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作者:
    王肯堂
  • 作者:
  • 作者:
    李用粹
  • 作者:
    唐慎微
  • 作者:
    张璐
  • (公元 1359 年)元.滑寿(伯仁)着。一卷。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论述脉象及辨脉之法,甚有心得。

    作者:
    滑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