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查古籍
(公元495 ~ 499 年)南齐、龚庆宣着。五卷。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主要有外伤、痈疽、湿疹、疥癣等。对疔疽引起的脓毒血症的早期治疗,外伤肠出的医护,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术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清 黄元御 著
黄元御医书总目录
《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素灵微蕴》《四圣悬枢》《长沙药解》《玉楸药解》
小儿耳病流脓,耳心痛,方用桂附地黄丸五分至一钱煎服。此乃肾气虚胆经不降之故。日久不愈,身体即日渐虚弱也,若误服凉药即坏。耳前后肿项不活动者,加益母草一分,若痒者,龙井茶一二分以清胆热。
小儿耳内流脓或痛,由于胆经不降,韭菜汁滴耳内,连滴数次亦愈。韭菜汁温降胆经也。此病须看脓清脓稠,脓清为寒,浓稠为热。桂附地黄丸与韭菜汁,乃脓之清者。如浓稠者,山药扁豆各一钱天花粉生甘草绿薄荷各三分,煎服最效。清降肺胆胃之热也。虽热亦须用山药扁豆以补中,以肺胆胃上逆乃中虚之故。但用清热为治者,必小儿体气充足,大便三日一次,面无浮红之色,乃可用之。若大便不实,面色浮红,则桂附地黄丸韭菜汁为合。不仅此一病为然,一切病证治法,皆可类推。韭菜温补木气药。小儿耳流脓与下文痄腮原则相同,可用痄腮方亦效。
耳痛,睡醒痛减为虚,痛不减为实,胆热实也。淡豆豉汤或一味黄豆汤,以清胆热为治,不可用凉药。凡病睡醒病不减或稍加皆热实,病减皆中虚阳虚。不止小儿耳痛如此,凡病皆如此。胆热虽实,亦宜用豆类,胆热上逆中亦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