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刺晕
台湾府志∶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木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痛,一昼夜乃止。
治瘰(台海使搓录)。
附∶刺晕李氏草秘∶其树形似乌柿,有刺,刺人即晕,故名。
治痈肿定痛∶取树脑叶入酱板盐花,罨发背痈疽肿毒,痛甚者罨上即止痛,不问已未溃,罨至愈。
《卫生宝鉴》(公元 1343 年)元.罗天益(谦甫)着。二十四卷,补遗一卷。内容为“药误永鉴”、“名方类集”、“药类法象“、“医验纪述”。补遗主要论述外感、伤寒等证。
刺晕
台湾府志∶咬人狗其木甚松,手掐之便长条迸起,可为火具,木高丈余,叶长大似烟叶,有毛刺,刺人入毛孔甚痒,搔之发红痛,一昼夜乃止。
治瘰(台海使搓录)。
附∶刺晕李氏草秘∶其树形似乌柿,有刺,刺人即晕,故名。
治痈肿定痛∶取树脑叶入酱板盐花,罨发背痈疽肿毒,痛甚者罨上即止痛,不问已未溃,罨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