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指百日内婴儿患疟。《幼科要略》:“疟因暑发居多”,“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临床上婴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可无寒战,或仅见四肢厥逆,面白唇紫,到发热时才被发觉,或仅有躯干灼热,四肢反觉冰凉,汗多;或呕吐,泄泻,脾脏肿大,腹部拒按。初起以清热截疟为主,随证选方,并加入青蒿、常山等药。
《时方歌括》(公元 1801 年)清.陈念祖(修园)着。二卷。 选择常用方剂 108 首,按性质分为十二类,叙理简明,便于学习。
《时病论》(公元 1882 年)清.雷丰(少逸)着。八卷。阐述四时的“伏气”、“新感”等急性热病,立法清晰,为有关温热病 重要著作之一。
病证名。出《本草纲目》。指百日内婴儿患疟。《幼科要略》:“疟因暑发居多”,“幼稚之疟,都因脾胃受病,然气怯神弱,初病惊痫、厥逆为多。”临床上婴儿疟疾急性发作无定型,可无寒战,或仅见四肢厥逆,面白唇紫,到发热时才被发觉,或仅有躯干灼热,四肢反觉冰凉,汗多;或呕吐,泄泻,脾脏肿大,腹部拒按。初起以清热截疟为主,随证选方,并加入青蒿、常山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