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解剖学名词。出《素问·上古天真论》等篇。又名牙。为口腔内咀嚼食物之重要器官。《灵枢》:“唇至齿,长九分。”“齿者骨之所终也。”《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称:“齿作骨之荣华。”属足少阴肾经。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髓之年养;肾之标寄于齿,肾实则齿坚牢,肾虚则齿浮动;肾热袒动,齿痛不已。又齿有上下之分,足阳明之脉入于上齿,手阳明之脉入于下齿。《灵枢·经脉》:“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是上、下齿之经络所属。又《外科大成》卷三称:“当门为齿,上属督脉,下属任脉。两傍为牙,上属足阳明胃经,下属手阳明大肠经,夫牙者,骨之标而属肾,牙之生如木之栽于土也。”历代医学家对齿之解剖位置,经络属性、生理功能等之大体认识,关于齿之病理反应。如《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所述:“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必燥胃津,必耗肾液。”“齿若光燥如石者,胃热甚也。”“若如枯骨色者,肾液枯也,为难治。若上半截润,水不上承,心火上炎也。”齿在疾病诊断和判断预后上有着重要的价值。
《医学入门》(公元 1624 年)明.李榳着。八卷。内容为脏腑图,明以前医家简介,经络、脏腑、诊断、针灸、本草、外感、内伤、杂病、妇幼、外科、用药赋、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习医规格等。
《医学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国彭(钟龄)着。五卷。总结了辨证施治的八纲、八法、因证立方,条分缕析,多为临床心得之语。末附《外科十法》。
解剖学名词。出《素问·上古天真论》等篇。又名牙。为口腔内咀嚼食物之重要器官。《灵枢》:“唇至齿,长九分。”“齿者骨之所终也。”《太平圣惠方》卷三十四称:“齿作骨之荣华。”属足少阴肾经。肾主骨,齿为骨之余,髓之年养;肾之标寄于齿,肾实则齿坚牢,肾虚则齿浮动;肾热袒动,齿痛不已。又齿有上下之分,足阳明之脉入于上齿,手阳明之脉入于下齿。《灵枢·经脉》:“手阳明之脉,……其支者从缺盆上颈贯颊入下齿中。”“足阳明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是上、下齿之经络所属。又《外科大成》卷三称:“当门为齿,上属督脉,下属任脉。两傍为牙,上属足阳明胃经,下属手阳明大肠经,夫牙者,骨之标而属肾,牙之生如木之栽于土也。”历代医学家对齿之解剖位置,经络属性、生理功能等之大体认识,关于齿之病理反应。如《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所述:“温热之病,看舌之后;亦须验齿。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热邪必燥胃津,必耗肾液。”“齿若光燥如石者,胃热甚也。”“若如枯骨色者,肾液枯也,为难治。若上半截润,水不上承,心火上炎也。”齿在疾病诊断和判断预后上有着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