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1611-1671年)明清间哲学家、医家。字密之、鹿起,号曼公、龙眠愚者。桐城(今属安徽)人。自幼习儒,精研天文、地理、韵律、历史,率皆学有所成。于医学亦有所研究,对西洋输入之医药亦有所涉猎,对新鲜事物颇为敏感,勇于接受其合理部分加以利用,有汇通中西之倾向,可视为我国早期汇通思想医家之一,认为中西之学各有所长,尝言西医“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故引用汤若望之《主制群征》中西医之解剖学,介绍于国人。其著作甚多,《东西均》、《物理小识》、《通稚》等,其中除哲学等方面内容外,对医理、方药等均有所涉及,于我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
《证治准绳》(公元 1602 年)明.王肯堂(宇泰、损庵)着。一百二十卷。分为“证治”“伤寒”“疡医”“幼科”“女科”“类方 “等六部份。内容丰富,参验脉证,辨析透彻,对用药的寒温攻补没有偏见。此书又称为《六科准绳》。
《银海精微》(公元 682 年)原题唐.孙思邈着。二卷。论眼科诸证甚为明晰,治疗也不偏于补泻寒温。
(1611-1671年)明清间哲学家、医家。字密之、鹿起,号曼公、龙眠愚者。桐城(今属安徽)人。自幼习儒,精研天文、地理、韵律、历史,率皆学有所成。于医学亦有所研究,对西洋输入之医药亦有所涉猎,对新鲜事物颇为敏感,勇于接受其合理部分加以利用,有汇通中西之倾向,可视为我国早期汇通思想医家之一,认为中西之学各有所长,尝言西医“详于质测而拙于言通几”,故引用汤若望之《主制群征》中西医之解剖学,介绍于国人。其著作甚多,《东西均》、《物理小识》、《通稚》等,其中除哲学等方面内容外,对医理、方药等均有所涉及,于我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有一定影响。